七一社区        注册

王建强:以人才工作创新助推绿色崛起

2014年02月19日10:53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以人才工作创新助推绿色崛起

以改革精神推进人才工作创新

一是建立党政领导人才新型考核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绿色崛起,归根结底要落到实干上。党政领导人才是改革创新的领路人和实践者,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助于促使他们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政绩考核突出科学发展导向,抓紧清理和调整各类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废止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制度规定,使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优良作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做到坚定清醒地干、善作善成地干、干干净净地干、统筹兼顾地干,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取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二是引导高层次人才流向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推动绿色崛起的主力军。因此,要加速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类高层次人才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领军企业以及各类混合所有制经济体聚集,以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对企业的支撑作用。过去,我们多是注重把高层次人才引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发展高等教育,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走绿色崛起之路更多地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及创新能力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缺失使得许多企业不得不将重要研发活动大量简单外包,企业自身未能从研发活动中有效获得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达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企业很难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对于增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大有裨益。

三是不断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进程。我省要充分发挥内环京津的区位优势,抓住京津辐射外溢的重大机遇,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辐射外溢效应、培育环京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努力形成人才相合、市场相通、体制相融、信息相联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良好格局。要在三地人才的错位发展、政策的协调一致以及合作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特别是要在利用京津智力为河北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在发展中寻找人才合作双赢的共振点,形成三方合作的长效动力机制。要在引进京津智力方面多下功夫,这既是双赢的共振点又是三方合作的最佳形式,要借鉴当年苏南引进上海“星期天工程师”模式,通过“拿来主义”吸引京津人才服务河北。要继续构建务实优质的服务体系,设立引进京津智力、开展京津冀人才合作的专门承办机构,开设服务窗口,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优质服务,在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合作中切实做好职称、就业、社保、退休等政策衔接工作。利用在京津设立的人才工作站,与京津政府部门、人才工作机构、河北籍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保持广泛联系,获取更多人才供求信息、人才合作信息、科研成果信息,以谋取在更大更广领域的人才合作。同时,进一步宣传推介河北人才工作的“亮点”,以吸引京津人才的“眼球”,达到人才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是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节能环保人才。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创新能力、治理大气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必须打造一支具有世界战略眼光、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为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节能环保人才队伍。要抓紧做好创新型科技人才和节能环保人才开发的整体谋划,根据我省发展需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从整体上保障人才供求平衡。要加大节能环保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省内高校增设节能环保类专业,扩大招生数量,不断提高在职节能环保人才的能力,同时可根据专业需要适时引进节能环保类人才智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消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人才创新创业,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和节能环保人才开发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产业和单位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要高度重视人才投入保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开发,满足我省发展转型、环境治理和推动绿色崛起的需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