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尊严》,俞可平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系《前瞻未来系列》丛书之一种
顾名思义,“前瞻未来”就是向前看,放眼前程,思考即将面临而尚未来临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极其重视传统的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对于我们所处的这个全球化时代来说,尤其重要。曾几何时,我们开始习惯于背逆性思维。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理想的时代必定在古代。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带着沉重的怀古情节来观察和评判现实,一看到或听到新的观点和理论,往往不是冷静的分析,而是根据既定的标准进行指摘和抵触,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束缚人们进行观念创新,不利于思想解放,而思想的解放通常是改革创新的必要前提。在我看来,扭转这种传统思维定式的有效途径,就是革新思维方式,在不忘记历史,往后回看传统的同时,把更多的眼光放在未来,仰望星空,眺望远景,超越时代,超越眼前。
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漫长而巨大的转变过程,它还刚刚开始,远没有终结。全球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交换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全球化正在强化我们的过程思维,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前瞻性思维和理论创新。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延伸,是对传统的超越,无情地摧毁了过去的各种理想模式。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它迫使人们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而不再是过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学术研究而言,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分析,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前瞻未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维度,也是一个发展的维度。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放眼将来,也要放眼全球,看看其他国家有哪些方面比我们先走一步,其今天的成就和问题,可能是我们明天的现实。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全球化要求我们在进行纵向思维的同时,特别重视横向的比较思维。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跨国性,它迫使人们更多地进行横向的思维,即跳出自己狭隘的历史经验,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先进要素,善于吸取其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发达国家的优点,而避免重蹈它们的覆辙。
“前瞻未来”不是凭空臆想,无的放矢。相反,任何对未来发展的科学分析和正确预测,都必须脚踏实地,从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开始。没有对现实的调查研究,就没有对未来的发言权。前瞻未来,归根结蒂是为了解决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我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毫无疑问,没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把握,没有对人类眼前境况的透彻了解,对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前瞻也必定是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基础,难以承载重要的学术使命和政治使命。因而,“前瞻未来”也应当是对重大时代议题的历史的、动态的、过程的和远景式的观照。
上面所说的,既是我对“前瞻未来”的理解,也是我对《前瞻未来系列》丛书的期望。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