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核心价值观概论》图书连载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季明

2014年02月13日13: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来的,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思想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现实性、民族性、开放性。

一、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价值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物质力量,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

二、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思想反映和心理感知,其内容和形成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全部社会生产关系。因此,任何意识形态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这时的核心价值观突出的是富强、文明两个要素。党的十二大,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要素。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党的十七大再一次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表述,在富强、民主、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奋斗目标之后加上了和谐的要求。核心价值观要素的不断增加,并不仅仅是提法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的确立,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为完整、更加科学的坐标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必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更多精彩章节 点击进入《核心价值观概论》图书连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