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董青:文化创造的活力从哪里来

2014年01月29日08:5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文化创造的活力从哪里来

三、来源于市场的有效激发

人类现代生活的一大特点是高度的市场化。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活动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法宝。文化市场亦是如此。依托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文化对各种要素进行有效地整合、配置和创新,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凭借市场这个巨大的平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新业态层出不穷,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市场的发展,不仅使人们享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可能,也进一步激发、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需求热情,推动文化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期。

需求是最直接、最持久的动力,市场是满足需求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依靠市场来增强文化的创造活力,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场的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制度,鼓励社会生产要素投入到文化市场中来,大力推动各种文化资本、资源的整合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为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力量。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文化产品物流方式,促进文化产品和各种资源要素更加科学合理、快捷高效地流动交易,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要积极引导文化消费,认真研究各阶层、各群体的不同消费心理和需求,帮助人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提高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市场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利益原则,也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文化市场的质量和效率,使文化市场真正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四、来源于改革的强力推动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改革,文化是没有出路的,也毫无活力可言。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基本思路,由点到面、有序展开,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思想、理论、实践等方面实现了新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促进了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激发出文化的强大发展潜力。

改革是增强文化创造活力的根本动力,亦是当今文化建设的最大主题。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改革越是深入,遇到的难题就越多,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必须把文化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量,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定、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加强总体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上下功夫,增强改革科学性、协调性、连续性和实效性。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按照保基本、抓提高、全覆盖、可持续的要求,以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健全设施,丰富内容、提高效能。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挥转企改制后的体制机制优势,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改革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还必须突出科学技术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适应当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全领域的推广运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努力实现文化的新发展。

五、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不仅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人民群众之于文化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方面,提供了丰厚的“源泉”。人民群众自然真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家长里短,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矛盾困惑、斗争革命,发展变迁……这是文化的唯一源泉,一切文化由此而来。另一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创新创造。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巨大的热情创造着文化、享受着文化,并以新的视角和眼光促进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因此,在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广大人民群众是永不卸妆的主角,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最根本、最深厚的依靠力量。

人民群众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创造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全体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群众文化骨干和积极分子,大力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各个门类的文化工作者,是人民群众中参与文化建设的专家和代表,是文化创造的活跃因素和骨干力量。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创造的政策环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投身文化创造,创新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形成各类文化人才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优秀文化作品充分涌现的生动局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