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社会主义文化是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之所系,是实现中国梦不可须臾离开的文化滋养
●以极大的勇气来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使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在制度上得到“真正的表达”

李升泉:构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建设的思考

2014年01月27日11:1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构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和精神蕴涵,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国家民族的美好前景,也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使中国梦的思想和精神融入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建设之中,构筑高尚的民族灵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文化与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紧迫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与之相脱节,必然导致全民族素质的下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迷失。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物质的成果,需要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来维系,才能保证其坚固、才不至于出现碎片化。

作为一种精神形态的存在,文化对集体而言,是维系国家、社会、民族协调一致必不可少的精神系统;对个体来说,则是人所特有的精神信念、思维方式、观念体系及心理结构,包括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知、技艺、情感等。如果说政治、经济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

实现中国梦,我们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无论表现在经济还是社会领域、行为还是思想方面,都可以从文化建设上找到根子。上个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刻变革,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受到较大冲击,而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却仍在建立过程之中。在这样一个文化建设转型期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腐败,以及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在一些领域盛行,文化凝聚人心、维系伦理、统一思想和指导行动的功能有所弱化。文化助力的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确立人们看待世界和事物、进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正确价值标准和价值尺度。以文“化”人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净化人、感召人、塑造人、教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依靠简单的方式可以完成的,而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走进人们生活,与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关注和贯穿人们整个的精神生活领域。

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伴随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建设先进文化和价值观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中华崛起的精神之源——文化与价值观建设的认知

对文化本质的不同体认,必然导致文化建设和发展路向的不同。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避免对文化各种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寻求实现中国梦所赋予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第一,文化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提升了人的生命高度和精神价值,使人得以超越动物性而走向文明。在自然界,没有哪种动物不惧怕死亡,但人为了信仰,却能够克服本能而慷慨捐躯。从耶稣到苏格拉底,从革命者到思想家,从民族英雄到普通战士,由文化引发的永恒壮举布满人类历史的星空,至今闪烁着熠熠光芒。然而,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心灵的空虚、欲望的膨胀与财富的累积成正比,伴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信仰被淡化,有人甚至宣称只要自己过得好,其他统统无所谓。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一颗高贵的灵魂,而当人们只剩下动物本能的时候,当人心不再容纳道德、价值、理想、信仰、仁爱的时候,灵魂将安放何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