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

2014年01月27日10:2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专家名片 沈壮海,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参加《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及多本《理论热点面对面》编撰。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研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论述,紧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命题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阐明了文化发展中历史与当下、传承与创新、国内与国外、开放与自主等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任务要求,为我们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民族的强盛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仅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也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要求,其中包括从民族复兴的大视野观照、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论述的前一句,是对历史规律的凝练概括,后一句,是对中华民族复兴与文化兴盛内在关联的深刻揭示。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华民族是拥有着梦想、成就过梦想的民族,并长期引领潮流,成为诸多异域民族文明梦想的寄托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中华文化濡滞不进,在蔽天而来的西潮冲击下避守无力。然而,同样作为事实存在的是,近代以来,重拾文化兴盛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重要内容。民族复兴,不是回复到曾有的历史,而是基于新的创造,重新振兴。一个民族走向重新振兴的历程,离不开文化力量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一个实现了重新振兴的民族,一定既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定矗立于人类文化制高点,具有令人景仰的文明新标识。达至制高点,创造新标识,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族复兴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中华民族有文化的辉煌史,也有文化的落伍史。对待我们的文化史,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的自我眷恋者,也有贬抑责难、全盘否定的自我批判者。二者都背离了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习近平同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持的态度。他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做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骨气”与“底气”论,生动传神地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有“骨气”方有精神支柱,方可百折不挠、刚健有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有“底气”方能自信自觉、从容不迫。“骨气”与“底气”相互蕴化,但都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尊重传统,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古为今用,实现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以弘扬,“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