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多视角下的社会人生——2013年报告文学创作述评

李炳银

2014年01月20日10:1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多视角下的社会人生

历史是曾经的现实,现实与历史总是会有很多的联系。因此,出于现实目标的历史追踪,不应当绝对看成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历史的个人钟情。2013年的报告文学中,有不少在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文学追寻中获得现实价值的作品。

余艳的《板仓绝唱——杨开慧手稿还原毛泽东爱情》,以新发现的杨开慧当年亲笔书写却没有发出的给毛泽东的信件内容为对象,绵密地还原了杨开慧和毛泽东在那个血火交织岁月中,爱情经历的坎坷曲折和前后变化,在人物坚定的信仰精神守护和情感浓郁的渴望中,见出其复杂的心怀与无奈的处境。如泣如诉,刚烈柔情;大义担当,视死如归。作品将曾经的革命爱情绝唱演绎得悲壮缠结、孤寂沉痛,读来令人唏嘘。

马娜的《滴血的乳汁》,作家深入赣南实地采访后,用血淋淋的惨烈故事,表现了革命老区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在红军长征之后如何冒险甚至流血牺牲,艰难养育革命子女的情形,真实地书写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的信仰支持,也动人地书写了老区妇女伟大无私的人性情怀。虽为旧事,却依然饱含震撼人心的力量。

卜谷的《为毛泽覃守灵的红军妹》,也是对一个赣南老区妇女与革命先烈关系的叙述。当年对革命也许还有些懵懂的张桂清,因为在瑞金接触了毛泽东、朱德、项英、毛泽覃等人,就本能地认为这些人活得有意义。红军撤退之后,毛泽覃坚持在当地开展游击斗争,不幸牺牲。70多年来,她一直为其守灵,直到今天已经百岁高龄了,始终如一。对于现实和历史,这都是一个伟大的人性传奇。

杨文学的《叩拜沂蒙》,在对革命历史的深入追踪抢救采访中,真实地描述了不少区别于舞台表现过的“沂蒙红嫂”的人生和感人故事。作者以行走的姿态,述说了沂蒙大地70多年间的血泪悲喜,使得很多被忽略或遗漏的历史细节在民间记忆中复活。

张培忠的《海权战略》,回顾了郑芝龙、郑成功对海洋价值权利的认识和自觉经营的历史,对于现实人们明晰和建立海权观念,会提供不少的启示。而陈廷一的《大国之怒》和刘汉俊的《南海九章》,用历史的教训和控诉,提醒和强化我们在海权守护上应该具有自觉而坚定的原则立场。主权的问题,从来都是关乎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根本利益,一点也马虎不得。香港已经回归多年,但是,实现主权回归过程中的艰难记忆和香港社会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使人忧虑。张雅文的《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通过丰富而真切的故事讲述,表明沉思的必要。

报告文学创作是基于并成长发展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文学活动。永远新颖、鲜活的社会生活,决定了报告文学广远的发展空间。所以,一个时间段内报告文学创作的收获情形,不会改变报告文学必将振兴的时代趋势。

或许,在当下,报告文学的高贵品质和纯粹行动会受到一些干扰,真实、深入、宏观地把握生活矛盾也会受到一些限制,作家的眼光和思想力度也有自身的局限,而要将真实的事实对象转换成文学艺术的表达,对报告文学写作者的思想文化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是约束、限制报告文学繁荣发展的因素。但是,社会的现实生活,永远会对报告文学有一种需求,就像成熟的男女需要爱情,这是社会发展的基因所决定的。于是,应当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报告文学持续健康发展,期待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涌现。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