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出发,对坚持党的宗旨,紧紧依靠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贵州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深入实践“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为总载体,以“六强六创”为总抓手,下大力气在改善民生、联系群众、维护权益、转变作风、引导群众、完善制度六个方面勇于创新突破,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下大决心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为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加强惠民生,创新实现群众利益的举措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为我们指明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根本任务,做好群众工作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好民生问题,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为人民造福。
保障民生、维护好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总阀门”。我们坚持以推进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多办雪中送炭的事顺民心,多干实实在在的事得民心,多解群众忧心的事暖民心。紧紧扭住扶贫开发这个“第一民生工程”,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统筹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把扩大就业作为最根本的民生,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实施好教育“9+3”计划,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解决好基层师资问题、设施问题和人才问题。在农村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延伸。在城市积极开展“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建设,改善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行民生财政、落实民生预算,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办好“十大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逐步缩小户籍、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区域和城乡差别,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前提环节:加强察民情,创新夯实联系群众的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好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环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切实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坚持在接地气中察民情。领导干部只有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体会群众工作的真谛,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着力深化 “四帮四促”活动,选派3万名干部,成队建制驻村开展同步小康创建和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各级领导干部广泛进村入户,进车间、到田头、访学校,和工人、农民、教师等普通劳动者交朋友,察实情。坚持做到群众信访问题多的、工作推进有难度的、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边远偏僻贫困的地方“五必去”,贫困户、村组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五保户“五必访”。运用好“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以及网络等平台收集民情民智,组织好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群众加强联系,利用高校、社情民意研究机构等反映群众意愿,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联系群众方面实现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