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国英:有竞争力的农业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014年01月15日15:1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有竞争力的农业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产量增速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民的福利水平因此有了显著提高。今后的任务是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使我国能够以“总量确保、结构可调”的格局,实现开放型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均衡,让农业继续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赖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农业现代化带来农产品价格相对降低,会产生国民实际收入提高的明显效应,并对国民择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国民创新活力。研究表明,食品价格相对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国民在择业时越会受到兴趣偏好的支配,增大职业岗位创新的概率。当职业岗位不被当作“饭碗”,而被看作实现人生追求的平台时,人们在择业时的胆子就大,并敢于为提高职业技能做长期投入,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就有了动力。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内在要素,才可能成为创新型社会。

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相对降低主要农产品价格,使国民吃饭成本相对下降,有助于改变我国的“消费—储蓄”模式,推动消费创新,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国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致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长期难以改变。导致这一模式的因素之一是恩格尔系数过高对家庭财务预算的影响:当人们对未来的食品保障充满忧虑时,会以高储蓄作为降低不确定性的应对手段。基本食材价格相对低廉还可减轻政府以食品援助穷人的财政负担,同时增加优化家庭财务预算的正向调节因素。美国的食材价格相对低廉,政府有能力给约1/7的家庭发放食物券,这无疑对美国家庭的财务预算有着极大影响,能够使美国国民的实际福利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提高农业竞争力,使我国农民在整体上由兼业小农转变为职业大农,会让农民成为中产阶级,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割问题,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小农兼业虽然可以提高收入,但社会经济效率不高。如果农民保持小农状态,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无论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其收入也不会赶上城市居民。依靠农产品的政府提价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绝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长久之计。只有让农民与农业经济充分卷入世界分工体系,才是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可靠基础。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保持主要立足于国内供应的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均衡,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谷物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会放大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加剧国内价格水平的不稳定。如果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度,即使有国家储备来调节,也会造成财政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如果重要农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即使供应国不明显使用“制裁”武器,其某种“不配合”的策略就足以给我国经济稳定带来困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