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及现实意义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 于景森

2014年01月13日13:43   来源:天津日报

原标题: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及现实意义

在中国踏上复兴之路进行艰难跋涉和上下求索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一以贯之的仍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因为它既遵循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又紧密联系了党在局部执政和全国执政的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通过加强学习、重新学习,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执政本领。毛泽东用毕生精力进行着学习的革命,革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旧式学习制度的命,革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命,从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些什么、怎么样学习、学习与执政党的关系、学习与个人工作的关系等多层次构建起毛泽东学习理论体系。在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就反复强调社会有“无字天书”,每个党员都要去实践去学习;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党员和领导都是学生又都是老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执掌全国政权后,执政的共产党所熟悉的军事知识和阶级斗争经验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和革命党向建设党角色的转换而被闲置,急需的是强国富民的能力及治事理政的素养尤其科学文化知识,毛泽东及时指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毛泽东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他的“思想建党”就像列宁“组织建党”一样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二,在组织建设方面,强调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提倡“党代会实行年会制”和“党代表实行常任制”,确立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党管干部原则,在经受风浪考验中培养接班人。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集中制思想,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统一的科学制度、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和组织活动的基本规律。他指出:“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党委会内部只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会成员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他还强调:“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正是在毛泽东组织建设理论指导下,党员队伍从几十人发展壮大到几千万人,党支部从连队拓展延伸到农村、企业和学校等各个基层单位,为党乘风破浪、愈挫弥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主张用整风和民主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党内矛盾,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是第一次提出党风即党的作风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党风的重要性和党风建设的具体内容,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毛泽东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反对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执政条件下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正因为毛泽东始终坚持密切与人民群众关系,我们党才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无限信任和全力支持,党的领导地位才牢不可破。

二、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围绕政治路线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建党方向,围绕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而统一全党思想步调、锻炼干部队伍和改进工作作风,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及其运动变化发展本源于物质,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不管是局部执政还是在全国执政,毛泽东始终从共产党执政后首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出发,围绕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1950年6月,为实现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总方针,毛泽东果断作出了整党建党的决定,在全国党政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6年党的八大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政治路线,相应地党的“八大”《章程》明确提出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任务,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物质的丰富反过来又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创造性地阐发民主集中制的规律原则、基本目标并把民主集中制具体化为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方针解决党内的矛盾和斗争,这些都包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辩证法大家毛泽东把以对立统一矛盾观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多次精辟阐发执政党所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辩证内涵,把民主制和集中制的两个矛盾对立面统一为党的一种科学的组织制度,并运用于整个国家生活和政权建设全过程。毛泽东利用矛盾转换原理,正确阐释了党内斗争与团结的关系,提出要以“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开展党内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正是按照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要求,我们党才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党内危机,也才成功地推进了一次又一次党的自身发展和胜利。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继承马列主义历史观关于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进一步论证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而且开创性地把马列主义历史观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宗旨理论、党的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工作作风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证了我们党即使在面临重大困境时,广大人民群众也没有背而弃之、漠然离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