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百家网站寻找“追梦人”报道(人民网)

“仁医仁术”杨文明:死神面前,永不言弃

2014年01月10日17: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析病情

分析病情

一个周五的下午,安徽省中医院名医堂的门诊部里人头攒动,医生杨文明正在为一位老人诊断病情,他一丝不苟地为病人把脉、敲打经络——为病人解除痛苦,即便直面死神也毫不退缩,是他作为医者一生的追求。

漫漫求知路,名医成长记

1986年,杨文明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从此走上了医疗、教学和研究之路。在工作中,他深知病人对康复的渴望,为此也不断提升技艺。1993年,有了7年临床经验的杨文明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参加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安徽中医学院录取,攻读神经内科学硕士学位。

四年后的1997年,杨文明又抓住了人生中重要的机遇,赴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在高手云集的京城求知若渴。然而,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学得越多,杨文明越感到知识面要有更广泛的涉猎。

随后,从2001年至2005年,他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博士后学习,期间还经历了对抗“非典”的战斗。学成之后,他谢绝宣武医院的挽留,回到了家乡安徽,以满腔热血和丰富的技能回报故里。

与死神“拉锯战”:生死一瞬间

在杨文明看来,医生要不仅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对疾病进行处理时,医生有责任承担这份病情变化引起的后果,并与家属一起对抗死神,共同治愈病人。”

2008年,杨文明的一位朋友突发脑溢血,被急救车送进了医院,当时的接诊医院脑神经内科没有办法解决,提出要外科手术,而病人家属犹豫不决,匆匆赶到的杨文明观察了病人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手术。根据杨文明的细心观察,病人血压非常高,已经达到240/140,并且发现在量血压的袖带以下,病人胳膊全部是弥漫性的出血点,而袖带以上是正常皮肤色,“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况,如果外科手术打开颅腔,病人很可能造成弥漫性脑部出血。”

此时,病人家属要求转院到杨文明所在的中医院,按理说这是不合常规的,因为教科书和指南规定脑出血病人要就地治疗,但是情况危急,病人已经出现了脑疝的症状,这是生命停止前的征兆,生死就在一瞬间。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病人成功转院,由杨文明以及他的医疗团队进行救治。救治病人期间,参与的医生全部24小时开机,并采取超常规用药的方式,一个月以后,病人终于挣脱死神的魔爪,清醒着回到了人间。

如今,再被问及此事,杨文明也是感慨万千:“当时也纠结过,万一救不活病人,我可能会被怪罪。但是,如果不去救的话,病人唯一生的希望就在眼前泯灭,而积极的救治终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时常被问:“人能救成什么样”

当医生,杨文明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是“人能救成什么样”,而他的回答也很简单:“希望病人完全清醒,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双手让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中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住了很多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这种病也许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在中医院附近卖油条、卖水果的摊贩却都知道,他们称之为“豆豆”。 这是一种神经遗传病,是因为人体内的铜元素过多,沉积在人体组织里,尤其是在肝脏和大脑豆状核,造成手抖、四肢僵硬、流口水等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爆发性肝衰竭、肝昏迷,最后走向死亡。

安徽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几代名医的不懈努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攻克了众多难题,治疗了来自全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的“肝豆状核变性”病患,治愈率达94.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张师傅一家就是慕名而来的,张师傅夫妇的儿子今年37岁,患有“肝豆状核变性”。

“我们在原先在当地治疗,又辗转到北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转,后来到了安徽,刚来的时候,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如今已经没有自理问题了,疗效很好。”张爸爸说道。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夫妇俩就要带他们的儿子出院了,对杨文明及其医疗团队,他们充满了感激。“对中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衷心表示感谢,”说话间,张师傅对着记者的镜头深深地鞠了一躬。

作为学术上的领头人,专科方面的权威,杨文明希望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一名医生,我想在任何疾病面前,特别是重大疾病、死神面前,要有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攻克医学难关,给病人创造更多的生的希望。”(人民网安徽频道 记者 刘甜甜 陈曦 陶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