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部 刘新如
器物与观念——思想观念落后也要挨打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就甲午战争而言,仅作此分析还嫌不够。
实际上,当时清政府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中国的GDP是日本的9倍;从军力比较,中国舰队总体上略占优势,“定远”“镇远”堪称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铁甲利器,虽然日舰的船速较快,但优势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大,绝无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般悬殊。
应当说,思想观念的落后、军事理念的陈旧,才是导致“天朝上国”一败涂地的一个“致命伤”。
甲午战争,是“人类历史第一次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队所进行的一场大海战”。
十九世纪堪称一个海洋的世纪,制海权成为造就现代大国兴衰的重要杠杆。美国人马汉提出的海权概念震动了世界,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而称霸全球,日本则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中国作战的主动权。而中国只是视海洋为单纯防御的屏障,把海军消极地看成是运输船队、运兵船的护航力量和陆地防守的一种辅助。尤其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也是关键阶段,北洋水师“株守军港”不敢出海,这无异于搁浅的鲸鱼坐以待毙,至多也是将一群活舰当作死炮台作了有限的抵抗。
美国知名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斯·布特考察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海战,发现中俄两国的新型战舰都比日本多,但都将其与旧式战舰混编在了一起,使得新型战舰根本无法发挥威力,结果都败于貌似相对弱小的日本海军。
英国海战史学家评价:“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悬殊比分惨败呢?”
一个对海洋陌生的国家和民族,可以买来世界上优良的战舰,却买不来海洋意识和海战理论。清军虽然装备了现代化海军装备,但依然固守“弓马平天下”的传统观念和祖上传下来的“作战成法”,未能形成足以与列强抗衡的新质战斗力,充其量不过是拿着一些洋武器的旧式军队,最终不得不吞下令人铭心刻骨的战败苦果,使一个诞生过《孙子兵法》的国度千载蒙羞。
由此可见,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集合命题和判断。即使经济、军事实力不落后,思想观念、军事理念落后也照样挨打。
甲午海战,从反面演绎了“器”与“道”的古老哲学命题。人,永远是战斗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武器本身并不是战斗力,任何武器的效用都要通过人去实现。在信息化、网络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军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战斗力生成模式深刻嬗变,新型作战力量不断涌现,这对人的思想观念更新、军事理念和战略战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