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振
《习仲勋传》下卷,是习仲勋系列丛书之一。这套丛书是1992年4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立项,由中共陕西省委牵头,协同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东等省(区)和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局(馆)等部门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习仲勋文选》、《习仲勋革命生涯》和《习仲勋传》。其中,《习仲勋文选》于1995年12月出版,《习仲勋革命生涯》于2002年4月出版,《习仲勋传》上卷于2008年4月出版。
《习仲勋传》下卷编写组由王双梅、王改民、卢荻、李方、辛拴明、姚文琦、贾巨川、柴云、梁月兰(以姓氏笔画为序)组成。编写工作历经5年,十易其稿,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先后查找资料3000余卷,复印900余万字,摘抄卡片5万多字,走访300余人次。在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之际,该书于2013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共20章77节49万字、57帧照片,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习仲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历程以及建立的历史功勋。全书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亮点。
亮点之一:反映了习仲勋从“年轻有为”到“炉火纯青”的奋斗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年,习仲勋主政西北地区。他和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西北各族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建立和巩固西北地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进行各项民主改革,努力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加强西北地区党的建设,全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进干部作风,在西北地区党内形成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氛围。《群众日报》报道了习仲勋在西北20多年同人民在一起的奋斗经历,记述了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时刻刻和群众紧密联系,习惯地关心群众,熟悉群众,和群众如鱼离不了水一样”的生动事迹。他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和爱国民主人士肝胆相照、以诚相见,同宗教领袖、上层人士广交朋友,得到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西北稳定、和平解放西藏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人士邓宝珊同毛泽东谈到习仲勋时说:“这个同志气度大,能团结人,可以挑重担。”面对西北地区经济极端落后的实际,习仲勋致力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平抑物价,实现了西北地区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在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他注重抓好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植树造林、铁路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改善了西北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习仲勋的艰辛努力,使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在短短3年内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从战争年代“年轻有为”的领导者,成长为“炉火纯青”的主持西北大区全面工作的高级领导人,实现了“当好西北人民的忠诚勤务员”和“人民的长工”的庄严承诺。
亮点之二:突出了习仲勋“国务院大管家”的作用以及在纠“左”中敢于反映实情的胆略和气魄
1952年底,习仲勋奉调中央工作,此后10年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在政务院和国务院工作期间,习仲勋主要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日常事务,并且独立完成周恩来交办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参与了国家大政方针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国家机关活动的规章制度,为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与周恩来朝夕相处,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被誉为“国务院的大管家”。他十分重视人民来信来访,认为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倾听群众呼声、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他要求秘书起草材料,将西北地区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农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上报中央,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真实事例和真实语言写进去,“把真实情况报告毛泽东”。群众来信反映,有的农民因没钱完成储蓄任务跪在干部面前苦苦哀求,个别地方甚至还发生无力购买国债而投井自杀的事件。习仲勋看后拍案而起,气愤地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如果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小心群众用扁担抽你,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教训正在于此。在讨论国庆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项目时,习仲勋建议不要盖国务院办公大楼。周恩来当即宣布:“在我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期间,绝对不盖政府办公大楼!”“大跃进”期间,习仲勋受周恩来委派,三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除在陕、甘、宁、青、内蒙古调研外,还两次赴河南和陕西调研。他敢于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向党中央多次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为中央纠“左”和制定克服困难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对甘肃“大跃进”工程“引洮上山”项目感到震惊,对省委领导直言相告:“这样搞法不行呀!将来老百姓是要吃亏的!”1961年,他在河南省长葛县进行典型调研,根据掌握的情况多次向党中央作了详细的书面报告,力主停办公共食堂、把粮食分到农户。他郑重建议长葛县“要把所有犯的‘五风’错误编印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在干部会上打个招呼,引起同志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