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笔谈)

意识形态没有终结——“窃听故事”中的意识形态表述

2013年12月26日08:34   来源:红旗文稿

好莱坞通过窃听故事塑造对国家的认同

◎ 李云雷

《窃听风暴》很有冲击力,造成的艺术效果很成功,但这是意识形态的力量通过艺术形式表现的成功,不是真相的揭示。《窃听风暴》没有呈现出德国经验的复杂性,而只是以一种既定的意识形态来确认当前的世界秩序,呈现出一种单向性思维,比如其中只强调“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却缺乏对民族主义与民族感情的表现,而后者才是德国统一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正因为简单而出色地表达了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获得了西方世界的广泛欢迎。

意识形态问题怎么才能阐述得更清楚?《全民公敌》的处理方式跟《窃听风暴》有点像,但不一样的是,它处理的是内部问题,国家内部窃听,这种通过内部危机处理的方式,造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的正确性。面对斯诺登,就很难以这样的方式处理。

从国家的角度,不能不提到《007》。《007》里面很重要的变化是他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如果和斯诺登事件联系在一起就很值得思考。在以往的007电影中,敌人来自外部,如苏联、中国或非洲某个国家。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哈维尔·巴登饰演的席尔瓦此前同样在M女士手下为国家工作,但是他在执行任务时,在生死关头被M女士放弃,他虽然活了下来,却对M女士及国家充满了仇恨。影片的核心情节便是席尔瓦的疯狂报复,以及007与他的斗智斗勇。好莱坞这一次所指认的“敌人”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内部的离心倾向。不仅如此,在片头部分,在007与恐怖分子在飞驰的火车顶上纠缠打斗的关键时刻,M女士同样选择了牺牲,她命令伊芙射击,子弹射中了007,007与席尔瓦一样经历了被牺牲的命运。不同的是,席尔瓦选择了反抗与报复,而007在隐藏了一段时间,看到总部大楼被炸毁之后,又毅然回到了M女士手下,开始了与席尔瓦惊心动魄的斗争。007与席尔瓦的斗争,也是他克服自我内部离心倾向的过程。这两个同样被国家牺牲的人是一体两面,在007忠诚的内心中蕴藏着背叛的因素,而在席尔瓦背叛的行动中隐藏着忠诚的情结,007与席尔瓦的斗争既是与敌人斗争,也是与“自我”斗争。影片最后,007战胜了席尔瓦,也克服了内心的怀疑、犹豫与反省,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达成和解,再度形成了稳固、忠诚的“自我”,而在清除了席尔瓦的离心倾向后,影片也重建了一种新的认同秩序。

好莱坞以流畅的叙事讲述了“忠诚”的必要,在复杂的故事中塑造了对国家的认同。除去惊险的场面、精彩的故事、正邪之间的斗争之外,童年生活场景的再现、M女士的人情味及其牺牲、最后的宗教场景等,这些诉诸个人情感的因素,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这里,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不只是政治上的认同,也包括对童年、父母、故乡、信仰的深厚情感,这就是好莱坞“主旋律”的高明之处。

美国或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调牺牲个人来维护国家整体的运转,大我牺牲小我,这可以说是其意识形态上一个重要的转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将斯诺登视为“叛徒”,有其内在的逻辑,只是无法弥合意识形态的缝隙。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红旗文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