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而中国梦与个人梦同频共振,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则是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制和必要条件。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10月22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就中国梦与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关系等一系列话题,进行了对话。
记者: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一词,您如何理解这一词汇的内涵与外延?
丛斌: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里的“命运共同体”具有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战略含义。
“共同体”是基于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所形成的人类集合体,共同体内的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体现着成员的共同感情、共同信仰和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了一起。共同体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为其成员提供生活的某种确定性和安全性,而成员之间则维系着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每个家庭成员才能幸福。老百姓对国家的依恋和依赖是中国的传统,是构筑国家共同体的文化基础。习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进一步诠释了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记者: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梦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辩证关系?
丛斌:我认为,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渴望、共同憧憬和共同目标,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需要全民族有意识、有依据、有目的自觉,并用心浇灌和接续奋斗才能实现的夙愿。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梦想能像中国梦那样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中国梦”这一词容易记、形象化、通俗化,为老百姓耳熟能详,易于接受、普及和发掘,更容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识,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怀,建立全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与百姓的个人梦相互依存、须臾不可分离。每个人梦想的生长,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才有放飞个人梦想的自由。同时,“百姓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本身又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一块块基石,也是中国梦的本质特征。一旦中国梦与个人梦同频共振,二者就会形成高度共鸣,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是建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制和必要条件。
中国梦既是集体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中国梦必须以所有人民的个人梦为基础,以共同体的建构为实现的机制,使共同体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梦想和丈量现实社会变迁的一种理想形态。
记者:您认为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丛斌:实现的方式就是凝心聚力、团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团结和谐、公平正义。团结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团结的保障,团结和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备条件。因此,团结是凝心聚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机制,真正的团结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结构,而不是个体的无序聚拢或一盘散沙。
团结应该形成一个体系,才是真正的团结,才能发挥能量。这个体系要有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作为这个体系的骨架,来维系和支撑这个体系的稳定和强度。这些组织机构从力学上讲,就是该体系的各个节点;就我国实际而言,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机构。我国的发展进程中一定要有目标——中国梦,有舵手——中国共产党,有动力——人民群众,这样才能使这个团结和谐的国家共同体产生强大的聚变力,才能不断地吸引外部的能量加入,人类共同体就会逐渐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种团结;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靠的也是这种团结;伟大祖国的不断强盛,靠的更是这种团结。中国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巨轮,我们每个人都是这艘巨轮上的“梦之队”成员,包括我们民主党派在内,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因此,应当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才能推动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力前行。全国人民,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记者:人们对“梦”的现实主义理解往往是对利益愿望的追求。您怎样解读中国梦与共同体中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丛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人类的发展首先要提到对利益的追求,这形成人们的行为动机,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它既包括人们对物的占有的物质利益,也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向社会和他人奉献的精神利益。
人对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刺激因素,而且是推动人们改造社会、改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直接动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利益仍然是人们活动的客观动因。列宁指出,千百万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三者可以兼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归根结底也符合个人利益。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要让百姓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为发展人、完善人所做的庄严承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和进一步阐释。
相关专题 |
· 《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