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孙正聿

2013年10月29日11:03   来源:吉林日报

原标题: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

哲学的“爱智”表明了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那么哲学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我们是用两个字来表达的——反思。什么叫反思呢?用黑格尔的话说,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不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成问题的,只有进入到哲学反思的时候,你真正地触及到理论思维的时候,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把哲学的反思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二,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三,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四,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掌握了这四个方面,你就知道怎么去进行哲学思考,而且还知道怎么用哲学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人类思想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最基本的维度,一个叫构成思想的维度,一个叫反思思想的维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都是构成思想的维度,认识就在思想观念当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实践就是在现实当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就叫构成思想。什么叫反思思想呢?反思思想是把你已经构成的思想作为一个再思想的对象,这个再思想的反思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古今中外的哲学首先解决的都是这个基本信念问题,这个基本信念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问题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我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它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恩格斯的这个论断讲了一个我们人类思想的最根本的道理,我们所要学习的哲学的最根本的道理,什么道理呢?恩格斯说,我们的这个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他们的结果当中就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是彼此一致的。这是前两层意思了,重要的是第三层意思,这种思维和存在的规律的一致是什么呢?是我们进行思想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哲学首先是思考这个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说老实话,真正想学习理论绝不是很轻易的一件事情,什么叫做学习?真正的学习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较劲,就是要读那些引起头疼的书。我在今年吉林大学开学典礼上说,我既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在图书馆里边静静地读书,我也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在操场上奔跑,我就不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泡网吧,什么东西都是吸引眼球的,什么东西都是八卦的,什么东西都是过眼烟云的,你能学到什么呢?你从来没有跟自己过不去,你从来没有跟自己较劲,你从来没有从那些引起头疼的书,看哪本书都像听相声一样,哈哈一笑了之,你能学到什么呢?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不太容易找到工作,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应当问一问自己在大学的四年生活当中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真实的本领,你能当“某种人”吗,你使自己“作为人而成为人”吗?应该是追问的、自觉的。在学校就是学习,就是思考,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就是使自己有健全的人格,你有很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就有了工作的基础。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整体地解决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而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我说到哲学,它首先是要反思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你学习数理化、天地生、政经法,都是把我们的思维的规定就是存在的规定作为一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而哲学是什么呢?哲学就是要追问,我们的思维的规律和那个存在的规律就是同样的规律吗?这就是哲学问题了,有了这种追问,你就会直接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爱因斯坦和玻尔曾经有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说那个微观粒子究竟是微观粒子本身的客观存在呢,还是它通过我们的仪器的一种宏观的显现呢?科学问题生成的都是哲学问题,这就是真实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我提出了六种对象:一,思维和存在的抽象的统一;二,思维和存在的抽象的对立;三,思维和存在的逻辑的统一;四,思维和存在的历史的统一;五,思维和存在的文化反省中的统一;六,马克思所说的实践论理解中的这种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是对于我们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

第二,对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的反思。马克思说人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我们是用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伦理的方式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才构成了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五彩缤纷的、姹紫嫣红的世界图景。你掌握了哪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你才能够构成相应的世界图景,学了哲学就会对于你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思考。

比如我们现在讲校园文化,注重文学艺术。马克思说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就是涉及到哲学的反思,怎么理解艺术呢?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创造,但是这个艺术究竟创造了什么呢?我在《哲学通论》里说,那个文学家是创造了语言还是创造了文字?那个音乐家是创造了音符还是创造了旋律?那个画家是创造了颜料还是创造了画布?尤其更直观地说,那个舞蹈家是创造了胳膊还是创造了腿?什么也没创造,那为什么艺术叫创造呢?这就叫哲学的追问了,通过这个追问追问出什么呢?追问出人创造的意义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精神家园。所以美是生活,美是发现。齐白石画的虾不能在水里游,徐悲鸿画的马不能在草原上奔驰,但是当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跃动与世界的美好。只有文学才能够使我们看到太阳的时候说旭日和夕阳。前几天开学典礼,正好在八月十五之前,我说这是你们新生在吉林大学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希望你们在赏月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有浓浓的情意,而且能够吟诵出这样的一些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意义就不一样了,你的八月十五和别人的八月十五就不一样了,你的充满一种美好的东西。一个人没有一点艺术的品味,没有一点文学的修养,不可能过一个冯先生所说的“作为人而成为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艺术嘛,这不就是对艺术的反省嘛。

我们再说宗教,现在宗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其实也是我们中国现在意识形态方面所面对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究竟怎么理解宗教呢?我想还是得回到我们的老祖宗,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道理是极为深刻的。关于什么是宗教,没有一个人超过马克思讲的那一句话,“宗教就是还没有获得自我,或者再度丧失了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同学有倾向信点什么东西,如果你能够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我想你不会信别的,你会信马克思主义。宗教就是你还没有获得自我,或者你曾经获得自我但是你再度丧失了自我的那样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让渡给上帝了,所以上帝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存在,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有人对我说,孙老师你有没有信仰?我说有信仰,我信马克思主义。这不是一种政治宣传,而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种最真实、最真诚的想法,而且这种最真诚、最真实的想法是基于我几十年的理论研究的结果。如果你有这样一种哲学思考,你真正读了马克思的书,就会对宗教有一个真实的深刻的理解。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学科学,怎么理解科学呢?科学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构成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的思想。哲学是以科学所形成的关于全部世界的思想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所以哲学是反思,而科学是构成思想。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巨大作用,它能推进科学的发展,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科学的科学,好像哲学凌驾于科学之上。哲学和科学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当中各有各的作用。我在《哲学通论》里边说过那样一段话: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是它仍然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是它也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是它也劝导人类以向善。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不是的,哲学是恩格斯所说的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对象,从而揭示我们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和我们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

第三,对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的反思。一般大学都开逻辑课,毛泽东当年特别提倡大家都学一点逻辑,因为人首先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你学习就要学会清晰的思考,清晰的表达,要合乎逻辑。形式逻辑是最基本的思维的逻辑,如果连形式逻辑都不遵守,你说的话不都是糊涂话嘛。但是你仔细分析人们说话,很多人说的是违背形式逻辑的,但是哲学一个重大的任务是对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要考察人类思维的形式结构,它更要去研究人类用于把握世界的那个概念的发展,所以列宁说,概念、范畴,不是人类认识的工具而是人类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其实你们到大学学什么来了?到大学就是学习你这个专业的概念、范畴和由它们构成的公理系统。什么叫做专业,什么叫非专业,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哪?非专业就是把概念变成名称,而专业是把名称变为概念。所有的话大家都能说,但为啥我专业,你非专业,或者反过来我非专业,你专业呢?比如说哲学的话,我专业,可能在座的多数同志不是专业,为什么呢?因为你们说哲学那个话的时候是把哲学的概念当成名称说的,物质、认识、实践、规律、真理,你跟我一样说,可是你不了解它的哲学内涵,我为什么是哲学专业呢?当我说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不是说名称,而是说概念,什么叫概念呢?概念是人类文明史的积淀和总结,所以恩格斯说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我写了一篇文章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也有很大的争议,题目就是《“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离开了哲学史没有哲学,我之所以是哲学专业,是因为我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说了什么,你之所以不是哲学专业,是因为你不知道古今中外哲学家都说了什么。实际上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出三个问题:如果搞哲学的人不掌握哲学史,如何专业地研究哲学,如何以哲学的方式面对现实,如何进行哲学的理论创新呢?三个都做不到吧。所有的专业学科都如此。我第一次去参加全国政协会的时候,我的提案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要学习当代的社会科学,就是说,你只有在掌握当代社会科学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地参政议政。为什么总书记昨天接见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那些外国顾问们?我们中国的问题我们不是更清楚,为什么要请国外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来做顾问呢?想一想,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所以大家要是真正地学习,必须是在一个专业的意义上来进行学习。

所谓思想的反思绝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它首先是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基本信念的批判,这样的批判才能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我们不知道马克思发现的历史规律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那么你会相信马克思主义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边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只有坚信马克思所发现的这两个规律,你才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现在说群众路线教育,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你能坚定吗?你今天信,明天可能就不信了,甚至从一开始你也许就没信,因为你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思维的规定能够把握到存在的规定。这听起来是抽象的哲学问题,它深层地蕴涵着最真实的现实问题,所以马克思在评论黑格尔的时候说,黑格尔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现实的生存状况,因为人类现在就在受抽象的统治。

第四,对于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批判,最重要的是对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的前提批判。我们大家在形成思想的时候,总有一些去构成思维和存在统一的最基本的一些观念,而哲学就是在批判地反思这些基本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第一就是说“人”,中国人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是什么?“某某人不是人”。可是你说人家不是人,得先知道啥叫人,回家一查字典,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那你骂人的时候是在说他不会使用工具,不会制造工具吗?肯定不是。你是说这个人缺少人性,没有人格,丢了人伦,失掉了人情,总而言之没了人味,这样你才说他不是人,但是你这样其实是在说什么呢?“人”是什么嘛!所以这就回到我们的老祖宗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历史的和时代的内涵,所以人本身是发展的。恩格斯说,整个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改变的过程而已。我们学习了马克思的理论,学习了哲学,我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发展”,人是历史发展的,我们对人的理解也是历史发展的。前几天我们有个中文系的博士对我进行采访,让我评论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评论莫言获诺奖,这篇文章刚发出来。文学也好,哲学也好,它实际上在理解人性,是在挖掘着人性,而人性是个历史的东西,不是个抽象的东西。对待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对待马克思主义,现在有两种倾向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第一,仍然是教条主义地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说他去寻章摘句,也不知道马克思的意思,就把马克思的某句话往他的文学评论里边一套;第二,他是迫于无奈,本来不是真正想用,但是觉得不用又不能装潢门面。这两种倾向,都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学说,同时又是一种学术,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应该内化为我们的一种学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真正变成我们去观察现实、分析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我们才能真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举一个例子,大学生,今天现实主义,明天理想主义,后天实用主义,怎么总是摇摆不定呢?为什么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为什么不坚定呢?所以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以理论作为支撑。总书记说的“缺钙”,缺什么钙呢?缺理论之钙,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钙。你要想有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能够真实地去奋斗,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真实的“看家本领”。比如说到历史,现在一种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那么怎样看待历史?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在他们自己的选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既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能够构成历史的经常的前提”。我们现在怎么看待现实呢?恩格斯有句名言,片面性是历史发展的形式,历史总是以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我们现在一看改革开放这也是问题了,那也问题了,如此等等。我们从一个宏观历史视野去看,才能看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叫实际?我们在看实际的时候必须分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局部和全局、现实和可能,如此等等。对实际进行这样一种矛盾的分析,我们才能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些人开口闭口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它成了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你必须系统掌握理论,因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所以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坚决地反对那样一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刻舟求剑,但另一方面它又对我们认识的主体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这才是哲学的反思。必须掌握理论,所以叫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最近《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发行了,怎么理解科学发展观?怎么理解发展?什么是发展?这就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反思了。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它是对于发展提出了一个标准、根据和尺度。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问题首先是一个标准和选择的问题,发展就是在我们的一种顺序性的选择和安排当中确定的一种基本理念,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而历史的发展总是片面的,正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片面的,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我们学习了哲学之后,绝不只是收获了一些抽象的、思辨的概念,而是具有了一种极为现实的、能够转化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最真实的本领。这是我跟大家说的第二个大问题,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