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企业对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与建议
2013年10月29日08:38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45.1%的企业认为,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执法环境。46%的企业反映遭遇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39%的反映采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无效,55%的反映执法效果不明显。也有企业提出,法律诉讼通常一审需要半年、二审需要一年以上,遇到地方保护还无人受理。为避免侵权,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国内市场,专做国外市场;还有企业利用3年时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来研制黑匣子寻求自保,而不寄希望于法律保护。二是财政补贴政策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32%的企业反映补贴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度,38%的反映补贴的资格、标准和程序不清楚,55%的反映无法及时获取政府补贴信息。一些企业反映补贴资金中的1/3到1/2变成了补贴过程中的成本花费、中间人代理费用等。政府过度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支持项目,导致创新主体错位。三是创新体系不完善。超过60%的企业反映融资、人才、市场准入、标准缺乏等是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

课题组建议,政府要转变角色,从以直接支持创新行为为主,转变为以建立创新环境为主;从支持引进模仿为主的知识产权制度转向支持原创和再创新为主的知识产权制度;尽量减少以建立准入门槛、确定产业方向、选择技术路线甚至特定企业为手段的产业政策。同时,要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提高公平性和资金效率。

完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

44.2%的企业认为,完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是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关于在劳动用工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51.25%的企业认为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合理,熟练技术工人、高管人员和科研人员难找”;21.96%的选择“员工流动频繁,企业缺乏权益保护机制”,21.12%的选择“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费用过高”。

多数企业反映《劳动合同法》存在过度保护问题。《劳动法合同》过度地扩大了员工权利,不符合企业要求的部分人员很难退出,企业裁员时面对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的限制和矛盾,企业用工被束缚,用工矛盾日益突出。

课题组建议,一是要把完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调研中,14.85%的企业选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即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此外,37.75%的企业建议将“实现打工者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在就业居住地属地化管理,与户籍脱钩”作为改革的重点。即应完善非户籍劳工的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

二是完善《劳动合同法》,实现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均衡保护劳资权益。在切实提高劳动者地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既确保企业规范用工、保障员工权益,又要对企业合法权益给予保护,以促进企业加大对员工培训投入的积极性。

深化对外开放

7.6%的企业认为,深化对外开放是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第一,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方面,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总体较低。尽管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近十年增长速度很快,但主要依靠大型国有企业的拉动,并且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劳动密集型的资源类、基础设施及金融服务领域。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呈两极分化状态,投资平均规模小,多数企业没有对外投资,只有华为、中兴通讯等少数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企业反映的突出矛盾,一是行业缺乏自律,中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境外投资监管存在“监管过度、服务不足”问题。

对于解决办法,63%的企业认为应“加强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保障投资企业海外权益”,即应加强与投资国的经济外交;69%的企业认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非常需要政府提供对外投资服务,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监管机制和服务体系。

第二,在我国总体投资环境方面,90%的外资企业认为总体环境变好,约10%的认为投资环境变差。调研发现,多数外资企业希望中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由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流通成本上升过快,税负较高,如一些制造企业反映总体税收占利润的35%,高于东南亚国家(新加坡税仅占利润16%),导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资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易造成产业转移。加之招工难更加重该类企业的经营困难,韩企、部分日企以及中国港台资企业反映以上问题较多。69%的在华外资企业认为“法律制度和政策不完善不透明,政策变化快,可预见性差”;44%的认为“创新门槛高、周期长、风险大,不如产能扩张稳妥”;28%的认为“行业利润严重失衡,投资创新不如房地产、金融业的收益高”;23%的反映“科技创新等政策没有将外资企业纳入其中,打击了外企在华创新的积极性”;21%的认为“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课题组建议,应进一步为外资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创新环境。特别要加强与外国重要经济团体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长:赵昌文 报告执笔:赵昌文、马骏、周健奇、许召元)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