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近日,波音公司在佛罗里达州将退役的F-16喷气式战斗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并成功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据悉,波音公司总共改装了6架F-16战斗机,并将这种新机型命名为QF-16。
美军F-16战斗机的退役数量巨大,改装成无人机属于“废物再利用”,但QF-16的实用价值不可低估,有人认为,QF-16的诞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件。
产生于靶机的改装无人机
实际上,QF-16远不是第一种由有人驾驶飞机改装而成的无人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驾驶飞机改装的无人机。1931年9月,英国费尔雷公司将一架“女王”有人驾驶双翼飞机改装成“费利王后”靶机,“费利王后”在密集的舰队防空火力中足足飞行了两个小时而未被击中。这次试验充分展示了此类改装无人机用作靶机的实用性。
此后,飞机进入喷气时代,为了既能够真实检验武器装备的实际作战性能,而又不使飞行员置身于高危的试验环境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展开了将有人驾驶飞机改装为无人机的工作。在此期间,F-86“佩刀”、F-100“超级佩刀”、F-4“鬼怪”、米格-15“比斯”、米格-21“鱼窝”等一大批空战名机都在退役之后被相继改装成无人靶机用于试验和训练。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先是从国外引进靶机,之后也开始利用退役多年的废弃战斗机自行研制靶机。先后成功研制出了由米格-15“比斯”改装的靶五乙系列靶机和由歼七改装的超声速无人驾驶靶机,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和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改装无人机的主要用途就是靶机。因为战机改装后的靶机最接近一般军用飞机的形态,可以提供与真实目标非常接近的模拟效果,还能够通过改造机上设备进行诸如编队飞行之类的更为复杂的模拟。因此,试验和训练价值极高。而大批现成的退役飞机也较好地解决了这种实体型高速大型靶机的机体来源问题。
随着航空机载设备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装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和延伸。
一些改装无人机保留了原来的有人驾驶能力。如美军上世纪80年代曾将“鲁坦”Long-EZ轻型有人驾驶飞机改装为CM-44多用途飞机,既可有人驾驶,也可由地面遥控驾驶,设计功能主要是执行战场侦察、电子战和通信中继等任务。
一些民用飞机也被作为改装无人机的原型机。在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中,英国空军击毁了一座伊拉克机库,发现里面有12架已经被改装为无人机的捷克造L-29喷气式教练机,英军判断其可能主要用于实施自杀式无人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