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的危害及破除之道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周贤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党风问题的集中表现,也是其它许多问题和弊端的源头。 “四风”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实现中国梦的四大“敌人”,不打倒这四大“敌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会危机重重。中央决定把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集中解决 “四风”问题上,找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我们必须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深刻认识“四风”的严重危害,自觉行动起来,坚决消灭“四风”。
充分认清“四风”的严重危害
“四风”的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相容,历来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危害之烈于今尤甚,若不下决心祛除,我们就难以凝聚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概而论之,其危害有四:
其一,严重损害人民利益。染上“四风”的党员干部,对上唯唯诺诺,对下横眉竖目,不关心群众冷暖和疾苦,不顾及群众感受和利益,有的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做表面文章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公共财政巨大浪费;有的追求享乐,生活奢靡,合法收入难以满足奢侈欲望,面对诱惑把持不住,或直接侵吞国家资产,或受贿索贿、搞“权钱交易”。不论哪种腐败行为,都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其二,严重毒化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与社会关键人群的行为风尚密不可分。党员干部作风好坏,不仅标示着社会风气的主流,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建设成效。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实际作为中判断社会运行的实际规则。“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者不察实情,弄假必成风,因踏实做事难、弄虚造假易;领导者贪污腐败,贿赂必成风,因无贿赂不能成事;领导者奢靡成风,排场必盛行,因节俭为人所讥。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是非颠倒,荣辱错位,社会风气被严重毒化。
其三,严重败坏党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赢天下,靠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靠的是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的显著标志。如今有些党员干部“四风”严重,与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完全相悖。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作为看党的形象。“四风”问题不解决,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必受极大损害。
其四,严重阻碍中国梦实现。“四风”盛行对党执政的挑战格外严峻。挑战主要来自哪里?说到底还是损害党和人民的关系,一切问题都由此派生出来的,经济、民生、民主、文化、生态各项建设,统统与人民利益连在一起。那种认为执政党只要把经济发展好,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是很不正确的。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是综合性的,权为民所赋,必须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人心向背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如果没有足够代表性,执政党就会失去人民的认同、丧失执政资格。 “四风”危及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然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任何统治集团,不论包装和宣传手段何等高超,如果统治集团长期损害人民利益,必然丧失民心,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破除“四风”的根本路径
“四风”是两对孪生兄弟,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为一对,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为一对,虽各有特点,但其根源相通。破除“四风”,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招制胜”,必须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形成破除“四风”的强大合力。当前,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通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这既可以焕发出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又可以为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赢得时间。
另一方面,就是要抓住要害,深挖根源,加强制度建设,对“四风”来个釜底抽薪,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要靠制度,必须从“体制”和“结构”入手。某种问题长期解决不了,一定是体制性问题;体制性问题长期解决不好,一定是结构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期,强调思想教育和观念更新无疑是必要的,但实际解决中困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这背后一定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经济问题背后是经济结构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腐败问题背后是权力结构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文化问题背后是文化结构问题。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是构成这一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序、比例,这是其本质属性。结构决定功能,事物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就是什么样的,不改变结构的外部干预,只能短时间起作用。扫除“四风”积弊,加强制度建设是最管用的办法。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是产生“四风”的“病根”。现在党中央制定八条规定,强调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这是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英明之举。沿着完善制度的路子解决“四风”问题,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优化“权力结构”,重点应在四个方面用力:
一是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度无约束力,是权力结构存在的最大问题。要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党务公开,解决政府管理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公正司法。继续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铲除“四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有了这些刚性的制度制约,才能避免改作风“一阵风”,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从而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二是加强监督的制衡力。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权力运行千变万化,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才能编织抑制“四风”的严密法网。必须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执行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戒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党内监督制度,使之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注重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使。继续拓展群众监督的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充分发挥网民的监督作用。
三是加强党务、政务公开的自净力。如果说“四风”是“阴魂”,公开就是阳光。党务、政务公开是置“四风”于死地的利器。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就是要让群众“知道一切、判断一切”,让权力拥有者时刻感到党和人民在监督,以公开防止“暗箱操作”,让“四风”无处藏身。必须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不断扩大公开的领域、内容和范围,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易发生腐败问题领域和环节的事项,都要做到及时透彻的公开。要以公开的力量倒逼党员干部自我净化,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权力运行和治理方式的转型。
四是加强惩治的威慑力。“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新中国建国初期,对贪腐分子的严格惩处,在保证官员廉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遏制“四风”滋生蔓延,必须保持惩治“四风”的高压态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各级党组织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谈话提醒、诫勉、教育,要重重地给其一个刺激,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而对那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则要严格依法惩处,绝不能以过去的贡献抵消罪责。要加大防逃追逃追赃力度,决不让任何腐化分子逍遥法外,决不让他们得到丝毫不法之财。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严厉惩处, “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