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年新增土地有多少用在住宅上
一二线城市增加住宅供应的潜力有多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始终处在昂扬向上的通道中。而在过往的判断中,大家认为土地的稀缺是造成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尽管不断有声音呼吁要加大供应,但很难看到具体的行动。
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增加住宅供应量是否还有空间?
在多位专家看来,答案是肯定的,这个空间不仅有,而且还不小。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的住宅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明显低于很多国家。2010年年初,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曾发布一份中国建设用地供给潜力分析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该公司给出一个判断:我国城市居住用地至少有几倍的扩张空间。
按照这份报告列出的数据,日本城市用地中,76%是居住用地。纽约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42.2%,首尔为62.5%,伦敦为46.7%。而在我国的城市中,这个指标仅为3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版的《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一书对2006年至2012年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及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将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相加,2006年~2012年这两项用地占国有建设用地的比例为32.5%,如果只算住宅用地,则占国有建设用地的比例仅为22%。
汪利娜告诉记者,人人都说北京住宅供不应求,北京土地稀缺。但实际上,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在于,在北京,住宅的分配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结构上很不合理,而在土地问题上,北京根本就不缺地,缺的是土地的合理使用。
“跟东京、大阪、纽约、香港等城市比,北京、上海住宅的密度和高度差得很远。”汪利娜说,北京每年拿出的土地供应计划中,到底有多少是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的?那么多的土地都用到了什么地方?面向普通百姓的住宅增加了没有?
实际上,市场已经有了变通。在北京,已经有规模不小的商业用地建成了住宅,与普通住宅的区别仅在于,这种住宅的产权只有50年。
在一二线城市中,住宅供应量的增加至少有3种途径:一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将农村集体用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用来建设住宅;二是将现有的存量重新利用;三是调整住宅建设的关键指标。
在陈国强看来,如果能在这三方面进行改变,住宅的供应量能增长数倍。
“比如将住宅的容积率调高一倍,至少就能增加一倍的供应量。北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大都市中并不算高。”陈国强说,政府部门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市场一种错误的观念,让大家认为,一个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所以住宅的增长很困难。但仅仅是调高住宅用地比例和项目容积率,就能增加数倍的供应量。
从容积率这个指标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城市普遍偏低。北京住宅用地容积率限制在2.8以下,上海为2.5以下,而在香港,这个指标可以达到10,纽约甚至可以达到12。
按照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10年的报告,我国新建商品住房平均容积率为1.36,其中一线城市为1.76,二线城市为1.53,三线城市为1.27,四线城市为1.17。而同期香港为4.5,新加坡为3.82,首尔为2.5,东京为2.2。
陈国强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应该清楚增加供应的方法,只不过行动上比较慢。因为每迈出一步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这种阻力来自现有的二元化土地制度,来自地方发展经济对土地的需求,来自各种各样既得利益群体。
“比如增加住宅用地比例,必然影响工业、商业服务用地,这是地方政府肯定要算计的。”陈国强说,再比如让农村集体用地入市,势必面临现有土地制度的障碍。
而不论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报告,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都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土地财政背景下,地方政府有动力少卖地卖高价,而不会有动力多卖地卖低价,结果是土地供应始终偏紧,价格偏高。越是房价高的城市,政府就越没有动力多卖地。
在这些困难下,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涨的预期总是无法改变,而预期恰恰又让更多的人冲进市场,房价的连续上涨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奈的显示。
(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李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