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应从“门槛式”过渡到“阶梯式”
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预计,2030年前3.9亿农民需要市民化,需公共成本约51万亿
2013年07月31日08:27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农民转为市民人均成本约13万

■ 释疑

农民转为市民意味着什么?

昨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即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

由于成本障碍、制度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承载力约束等方面的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2011年全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仅有40%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政治权利、公共服务、经济生活、文化素质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均较大。2012年,全国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有35.29%,若按城镇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平均为40%推算,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只有42.2%。

■ 建议

改革户籍推“阶梯式”获益制

“目前,户籍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门槛式的,即在没有获得户口的时候,什么权益都不能享有。”昨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应从原来的“门槛式”过渡到“阶梯式”,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获得所有权益的方式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

报告称,教育、公共卫生等影响一生发展的权益,要优先给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以个人缴费为基础的,权利与义务对等,不会对当地财政带来负担,只要持有居住证的居民就可以参加这些保险项目。对于有财政补贴缴费的项目(如城居保),中央政府应该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标准,且补贴外来人口参加各类保障项目。(记者 郭少峰)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