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杨学博:户外运动,谁来系上“安全带”
2013年07月29日17: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思索,为何总在痛苦后

“凡事要独立思考。这次我相信了老公(山友“老K”),老公相信了三哥(当地向导),我没有独立、理性地思考。如果有,可能我会阻止(登山)的”。“四姑娘山事件”中的惟一幸存者“不必”在事后总结。

虽然我们不愿看到,但是这样的事情还在发生着。老K、小倩、手手、夏子……从2005年到现在,遇难者的名字可以写出长长的一串。

防患于未然是降低户外意外事故的根本之道。中国登山协会原户外运动部主任李舒平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尽管很多人对宣传教育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这是目前预防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最根本的办法。新西兰有个水上项目的调查表明:当宣传教育充分的时候,死亡率就降低;反之,死亡率就上升。

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后,政府在户外救援中往往担负着重要职责。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这体现了政府对公共事件的驾驭能力。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倡议,在登山户外运动比较集中、条件较好的地区,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俱乐部及有一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形成自救和互救组织,并逐步建立地区性乃至全国性救援网络。

事实上,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户外救援的惟一主体。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无法构建全国统一的救援体系,事故发生后,最有效的救援只能是就近救援。中国登山协会张志坚博士认为,民间救援将是救援活动的主体,国外也是如此。应当由当地政府、国家救援力量(部队、警察等)和民间登山救援队、登山队共同配合,实施救援。

2006年9月,在中国登山协会支持下,国内第一个登山户外运动专项保险诞生,很多保险公司都愿意配合中国登协建立全国性的救援体系,在救援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无疑,这将是户外救援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2007.04.13)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