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种部队:国家倚重的战略工具
作战力量正快速发展
随着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的蔓延,不少国家进一步肯定了特种部队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
当前,在世界各国普遍减少军队员额的情况下,特种部队反而呈现扩编趋势,武器装备也日趋先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使其全维作战能力更强、作战目标更加多元、作战手段更加多样。这一点在美军体现非常明显,美军特种部队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不仅建有统一领导和指挥三军特种部队的特种作战司令部,而且特种部队已经成为具有陆海空三栖作战能力的一个新兵种。
当前,各国在特种部队的建设上都非常重视其独立作战能力。近日,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推出一份名为《超越筑垒:美国特种部队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勾勒了未来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特种部队将承担的任务,为美国特种部队调整角色、适应未来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该报告建议,美军特种部队要善于利用过去10年建立的反恐作战网络,“依靠、联合或借助伙伴之手”,在未来10年更重视小分队独立作战能力的培养,以求构造出遍地开花的“神经元网络”。
美军已经进行了一些部署实验,如果计划成功,脱离大队执行任务的“神经元小队”将具备随时到达、随时攻击、随时补给的能力。
无独有偶,俄罗斯也于今年4月宣布着手建立一支新型特种部队,以应对新的军事威胁。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表示,这支特种部队可执行全球作战任务,并配备有装甲车、直升机、直瞄火炮甚至歼击机等重型武器,可在境外参与联合国框架内的处突行动。
此前,俄军各军种建立的特种部队主要是为了完成特种侦察任务,而如今建立的新型特种部队,更侧重在局部战争中能够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特别是能够在远离本土的目标区域遂行快速作战任务。
在增加编制人数的同时,各国还不断加大特种作战装备的研发力度,使特种部队如虎添翼。为了能够更隐蔽地进行渗透,美、俄、法、德等国正在加紧设计和研制微型潜艇,其隐蔽性出色,攻击力更强,适于在近海或浅水海区执行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线、输送特种队员登陆、破坏港岸设施和重要目标等任务。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制“食人鱼”级小型潜艇,可满足“打了就跑”的战术需要。法国正研制SMX-22水下系统,该系统包括小型作战潜艇,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在浅海区域组织实施战斗,进行侦察、探测水雷障碍、布设水雷、对敌进行鱼雷和导弹攻击等。
除了升级装备,培养人才更是各国特种部队建设的头等大事,这其中就包括加强特战人员的语言能力。美军认为,新一代特战队员将明确分工,各自关注特定国家,学习该国语言和文化,努力成为该国的文化专家。美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部分成员就能说普什图语和乌尔都语,执行猎杀本·拉登任务的正是这支小分队。
近日有报道称,印度军方正在加强印军特种部队语言方面的训练,他们认为,特种部队要深入敌方腹地执行隐秘、非常规的任务,必须要对目标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行为模式有一定了解。印度军方特别强调对汉语的学习,要使其官兵掌握这种“战略性外语”。
特种部队并非万能
尽管特种部队在实现国家利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代表特种部队是万能的。显而易见,精干的特种部队不可能每次都能战胜数量庞大的常规部队,微型潜艇也不可能保证特种部队行动的绝对隐蔽。只有选准作战时机,投放于适当区域,针对特定作战目标,特种部队才能发挥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其实,世界上也不乏特种部队作战失利的案例。1968年1月17日,朝鲜第124部队一支31人的特种小分队身着韩国军服,穿过朝韩交界的“非军事区”,执行朝鲜人民军侦察局赋予的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的秘密任务。
经过数天跋涉,这支小分队顺利潜入汉城,直逼青瓦台韩国总统府。但行动被韩国军警察觉,双方在汉城展开激战。最终,这支小分队成员大部分被击毙,只有一人逃脱返回朝鲜。
可见,特种部队也有其局限性,其渗透行动容易被发现,也难以以寡敌众,并且一旦行动败露,将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
目前,受作战保障限制,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特种部队都还难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中,必须首先得到情报信息支援,需要各种侦察手段提供打击目标的准确信息,在行动过程中还需要顺畅的通信保障。
尤为重要的是,特种部队执行的任务战略性强,隐蔽性、秘密性高,政治风险大,稍有不慎将造成战略全局被动。在国家战略博弈日益激烈复杂的情况下,特种部队只有确保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才能成为国家倚重的战略工具。
(作者单位:解放军某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