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破解社会组织发展瓶颈
2013年07月25日13:00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破解社会组织发展瓶颈

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难题是处理好党政体制的主导张力与社会自治的基础活力之间的关系。发挥党的政治主导与社会整合作用,需要通过社会组织把个体民众变成有序的结构性、功能性的社会,政党则通过社会组织把握社会的结构内涵与功能活力。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主要遇到了以下瓶颈:部分领导干部习惯于以传统行政化方式包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层创新没有及时得到顶层公共政策设计的回应支持;“直接登记”面临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方式有限;公益服务组织普遍焦虑的交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公益项目预算与审计规范滞后、购买服务项目需支付全要素成本的“管理费”等问题。实现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就是要培育大量充满活力的微观社会组织,上海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体、拓展社会功能、激发社会活力。为此,需要梳理不适合政府包揽的事务,将其放给社会组织承担;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度发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导则”;提出社会组织优先发展的公共领域;明确重点支持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

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现状不容乐观。比如,社会组织受双重登记管理体制的影响,数量少,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如,社会组织的官办性和行政性,使其得以垄断大部分公益资源,信息透明度低,回应社会需求慢,得不到公众的信任。为此,需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培育社会组织:一是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组织的作用,肯定社会组织的正能量。二是正确认识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三是通过评估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社会组织能力。四是改变社会组织行政化和垄断化倾向,增加信息透明度,借助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倡导民间化运作。五是通过劝募师、社会组织管理师等职业岗位,提高社会组织人才的专业素质。六是运用不同的法人优势,制定社会企业管理办法,借助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公益资源提取的领域或范围,增加社会组织的活力。                             徐家良(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编:姜萍萍、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