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节俭意识对话录
2013年07月25日13: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对话人:马宏伟 张怡恬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 田雪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金碚

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 王树华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的增强“三种意识”的内容之一。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如果需要,那么,需要什么样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怎样使节俭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与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碚和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书记王树华进行了对话。

没有节俭,就没有积累和经济增长。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

记者: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那么,在现代社会,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节俭的价值呢?

金碚:现代社会产生于工业化,工业化的经济动力来自投资,投资的源泉是储蓄,而没有节俭就没有储蓄,就没有积累和经济增长。节俭有多种类型。一是个人或家庭生活节俭,它是积累财富的前提,因为没有生活节俭,挥霍无度,一切财富都将消耗殆尽。二是生产节俭或节约,它是效率的基础,没有生产节俭或节约,失去成本控制,生产者就没有竞争力,必将为市场竞争所无情淘汰。三是经济剩余的节约,它是形成投资和积累的源泉,没有经济剩余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就没有经济增长和财富的持续创造。四是公共财产的节俭,它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没有公共财产的节俭,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光明前景。

田雪原:我们应当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节俭问题和树立节俭意识。增强节俭意识是由我国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问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淡水资源不足1/3,人均林地面积不足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1/2。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还将再增加1.5亿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恶化的形势非常严峻。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要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将人类活动纳入环境生态系统、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些方面都同节俭意识密切相关。特别是要将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增强节俭意识纳入人口素质提高的范围。

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对全社会能否形成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记者: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对此应如何认识呢?

金碚:在现阶段,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不仅直接掌握和支配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和财产,而且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和调控干预权,其行为对全社会能否形成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节俭要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俭、生产节俭和经济剩余的节俭,通常是以内在利益机制为基础的,即行为人出于自身的利益动机或者迫于竞争压力,会自发地倾向于节俭和节约。而支配公共财产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却缺乏形成节俭行为的经济利益机制。这也决定了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形成自觉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政府的节俭意识和节俭行为,概括起来说就是两句话:第一,珍惜民财,因为那个钱是老百姓的;第二,用之当用,就是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王树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法宝。历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经验教训,不胜枚举。而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的物质财富还远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富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却丢掉了优良传统,忘记了基本国情,工作上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无度。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因此,强调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田雪原:我国现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对外贸易额位居第三,外汇储备位居第一,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有了根本改观。面对财富较快增长而制度、管理、监督还不能及时跟上的复杂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和使用社会物质财富,就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问题。所以,现在强调增强节俭意识,首先是针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的。如果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果不计成本的挥霍浪费现象刹不住,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成果就会被白白浪费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伤害。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从建设节约型政府做起。

节俭并不是资源的消极闲置,不是封库守财。用之当用,物尽其用,珍惜民财,耗有所值,才是现代社会的积极节俭意识

记者:有人对提倡节俭存有疑问:这是不是又要“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提倡节俭和拉动内需是不是有矛盾呢?

田雪原:节俭乃节制、节省和俭朴、勤俭之意,树立节俭意识并不意味着抑制消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因此,增强节俭意识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倡导合理消费。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节俭有新的涵义。高耗低效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老大难问题。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而单位GDP能源和材料消耗约为发达国家的2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增强节俭意识,应把生产节约包含在内,努力实现单位产品能源和材料消耗的下降,以节约推动生产的发展。所以,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树立节俭意识。

金碚:节俭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节俭并不是资源的消极闲置,不是封库守财。用之当用,物尽其用,珍惜民财,耗有所值,才是现代社会的积极节俭意识。资源和财富配置有效、使用得当,才有真正的价值;配置错位、使用失当,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和财富损失。现代经济以高效率生产为基础,以大众消费为目的。挥霍浪费既损害生产效率,也损害大众消费,并破坏社会福利增长机制。引导资源配置于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领域,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节约,把资源配置得更好,就可以更好地让老百姓富起来,老百姓就可以有更高的支付能力和更强的消费动机。所以说,讲节俭并不是要求大家“勒紧裤腰带”,而是相反,是要使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可以消费得更好。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