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梦:世界和平发展新机遇
第二,中国梦勾画的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复兴之梦,必然给世界带来和平发展的机遇。
美国学者T·哈定等在所著的《文化与进化》一书中说,在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过程中,“许多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成功,但他们的成功是依赖于那些国家实际上已经引用了他们一直试图抵制的那些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形式乃至一些工业技术。正是在面对强权控制而保卫其政治领地完整的过程里,他们的文化被改造了,更加接近了占优势的文化类型”。这里的意思是,被西方“唤醒”的民族在开始自己的现代化时,很可能会吸收西方的扩张主义意识形态,对西方以牙还牙。这也是所谓“文明的冲突”之理论来源。
但是,T·哈定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对该民族精神品格的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就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人一贯重视提升内心品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说,“西方人重权利,中国人重道义……重在己之道义与责任”。“重在己之道义与责任”意味着高度的自律,必定导致和平的对外交往。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并非会沿着以牙还牙的逻辑去展开。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都是崇尚和平与和谐的: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宽厚处世作为理想人格,以此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更是强调人与人的自然和谐状态,反对利益冲突对人性的遮蔽,主张“无欲”“无为”“无争”,追求社会的安定与太平。
与此相应,中国人在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流思想是主张“协和”而非“征服”。《尚书·尧典》中就说,尧对九州的政策是采用“亲”,对万邦的政策采用“协和”,《周易·乾卦》中提出,“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因此,习近平在2013年3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的这一阐述,呼应了毛泽东1956年所说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和而不同”的中国梦为世界开辟和平发展的前景,这便是中国对于人类的贡献。(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负责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