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胡敏:以加快结构调整、释放制度红利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胡敏
2013年07月23日10:02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胡敏:以加快结构调整、释放制度红利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7月15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系列重要宏观经济数据,既揭示出当前国民经济正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也透露出我国经济虽处于下行态势但已见缓中趋稳的态势,按照最近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分析,下半年政策仍将延续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在强化信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稳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逐步释放制度改革的红利。

上半年经济数据揭示经济疲软困境

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的窘困。

首先是经济增速缓慢下行预示经济明显调整。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二季度为7.5%,上半年增长则仅为7.6%,虽仍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但若放宽一下视角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4万亿激进投资刺激下,2008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GDP增速虽保持9% 至10%的增长,但到2012年GDP增速就抖降为7.8%,此后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一直在7.4%至7.9%内。尽管不少专家据此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是合理回归到潜在增长率区间,但无疑,自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已出现明显调整趋势。结合拉动经济“三驾马车”的动力看,投资的边际效率明显降低,消费的动力仍难启动,外贸进出口增长更是进入持续疲弱阶段,下滑到10%以内。

其次是CPI与PPI背离揭示产能过剩矛盾难解。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回落0.9%,各月基本控制在3%以内。粮食生产的“十年增”效应稳定了基本物价是好的基础。同时,这符合我国经济下行期间不太会出现明显通胀态势的长期经验,和体现今年以来“控通胀、防风险”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尽管主要城市的房价依然难以回落,但这并不完全体现在CPI统计的权重中。而需要重视的则是CPI与PPI持续背离。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13个月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一直下降,2013年1至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CPI、PPI同比正负背离已持续一年多时间,这也是自1997年以来PPI出现的四次负值阶段,国内产能过剩、国内外经济持续弱势下的去库存延后是PPI环比维持低位、同比回落的重要因素。再结合制造业PMI连续几个月跌落在荣枯线之下和上半年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6%的数据,都表明整体经济的弱势和实际消费需求上升的相对疲弱。

第三是经济先行指标疲弱反映增长后劲乏力。我们再看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真实GDP增长量的新指标所谓“克强指数”即耗电量、铁路运货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项指标,它们可以看作是经济现行指标。1到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5.1%,增速低于去年;铁路货运量上半年呈放缓趋势,上半年铁路货运发送总量19.43亿吨,其中国家铁路发送15.82亿吨,同比分别减少2.8%和4.5%;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虽仍多增2217亿元,但逐月贷款增速也开始放缓,中长期贷款增加明显不足,这反映出受经济增长疲弱影响和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现状。先行指标不景气均均说明我国经济处下行通道中。

第四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滞缓制约经济持续增长。在我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这几年,产业结构竟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从一个时间周期看,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为10.8:47.3:41.9;2009年为10.3:46.2:43.4;2011年为10.0:46.6:43.4;2012年为10.1:45.3:44.6。这五年期间,这显示:在这几年我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竟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仅下降了0.7%,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了2.0%,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上升了2.7%。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的高增长率通常会带来结构的高转换率,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应该呈现互为推动的关系。但这几年情况说明:在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依靠内需拉动的过程中,消费的导向作用和投资的载体作用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贡献比例变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功效。而经济增长的实践证明,没有产业结构的及时转换,经济总量增长很难持续。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胡敏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