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朴实、生动、真切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目的。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化解产能过剩可能影响就业和居民收入,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也可能影响到增加民生投入。面对这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贯彻这个民生工作思路,就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就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就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他一再强调的“钉钉子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贫困地区能不能实现小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全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省阜平县、甘肃省渭源县和东乡族自治县访贫问苦,对进一步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怀和心系贫困群众、关怀贫困群众的真实情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上,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