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瞭望:奢侈的毕业季 大学生人情成本激增隐忧
2013年07月10日10:4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奢侈的毕业季

“自从签下工作,几乎每天都有人约吃饭,有时候一天两个饭局。”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四学生小田向本刊记者诉苦:“现在基本上天天都在拉肚子、胃疼。”

在大学生群体中,“腐败”有特定的含义,一般用来指下馆子、唱KTV等对学生而言显得奢侈的消费。然而调查发现,对如今一些高校学生而言,“腐败”的“由头”之多、规格之高,让人唏嘘感慨。

毕业季来临,学校周边饭馆生意日益火爆。“现在平均每天晚上都有十几桌学生来‘腐败’,平均每人消费都在百元上下。五六年前喝的还是黄河啤酒,抽的还是十块钱的红塔山,现在都换成嘉士伯、芙蓉王了;三四百元一瓶的白酒、红酒打开就喝。”青海师范大学周边某餐厅经理老杨告诉本刊记者。

除吃喝外,“K歌”也是毕业季的“保留项目”。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KTV歌厅,对方说,在毕业季的六七月间,即使是工作日晚上来“K歌”,也常常需要提前预约,周末则要提前两三天预约。对方还说,现在来“K歌”的学生,很少刻意选择打折的时段,有些甚至根本不喝免费酒水,只喝嘉士伯、喜力等外国品牌。

除此之外,毕业旅行近年来不但逐渐“普及”,还颇有“转型升级”之势。与六七年前本刊记者毕业旅行时坐火车硬座、住青年旅社不同,如今大学生毕业旅行,往返全价机票、住宿酒店的不在少数,有的还将毕业旅行的目的地,选择在了新马泰、日韩等地。

在不久前热映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高校学生社团被调侃为“玩物丧志”。然而,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却呈现“会所化”倾向。“近几年加入ASIC的同学,农村生源的很少。很多人加入也不是因为兴趣,而是想要靠社团关系储备人脉,目的性非常强。”原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ASIC)会员李琰(化名)告诉本刊记者。

据李琰介绍,由于一些学生社团负责举办、协办国际交流或在岗实习活动,因此在项目费用上可能“国际化”、“白领化”。“有些费用节省起来比较难,但有些显然不是。比如说没必要搞一些挺烧钱的迎新舞会、假面舞会、欢送酒会之类,毕竟有些外国人或白领的生活方式,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地去学。”李琰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认为,学生社团属于自愿组织,应更多根据学生个人的专长和爱好。总体而言,社团活动应走平民化路线,降低门槛,增加开放性,而不应成为一些家境较好学生的交友“会所”。(记者 庞书纬)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