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均在猜测中国外交可能的变化,绝大多数意见认为中国外交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和转型之中,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一轮外交调整在其影响力上堪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交改革,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3.0版”阶段。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外交的确展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首先,在与大国的外交关系上,中国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从年初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开始,中俄围绕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树立了典范。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的“庄园外交”,更是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新型大国关系之所以走得通,核心在于坚持互利共赢的新理念,关键在于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其他大国要不要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并不重要,甚至有的大国依然无法放弃冷战思维,为一己之私不惜将地区搞乱。但只要中国维护和巩固崛起的势头,在与其他大国开展外交关系中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就一定有信心赢得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
其次,在与周边的外交关系上,中国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周边形势并不平静,其深层原因仍然是中国崛起与周边体系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短期来看,周边体系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存在着某些不适应,加之某些域外大国的干预和挑拨,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能否和平发展还存有疑虑。然而,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的方针,致力于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扎扎实实地推进与周边地区的互利合作进程,夯实睦邻关系的社会基础,耐心周旋,妥善处置各种争端,就一定能够找到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地区的道路。
再次,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尽管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遭遇感同身受,在自身发展起来之后,更应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习近平主席提出与发展中国家交往坚持义利并举、义重于利,这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发展中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既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立国之基。
此外,在与国际社会的外交关系上,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承担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中国越发展,越需要扩大开放,越要求中国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王毅强调,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更要打造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升级版,明确提出要为解决世界上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问题上,既坚定维护当代国际秩序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又更加积极有为地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与完善,充实和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充分体现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担当和应有的胸怀。
最后,在与国内外民众的外交关系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好中国公民的海外合法权益。传统上,中国外交强调通过服务国家利益间接服务人民利益,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人民与外交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需要建立起根植人民和造福人民的直接外交联系。在处理争取国家和服务人民的关系上,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更强调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强调外交为每一个人的中国梦提供服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所以有前途,并不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外交获得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中国梦的统摄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1949—1979年的中国1.0版革命外交和1979—2009年的中国2.0版发展外交之后的3.0版外交。相比中国外交的1.0版和2.0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0版的目标使命更加明确,战略布局更加立体、策略思维突出共赢,把维护和巩固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头,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而不是像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样“另起炉灶”,搞“世界革命”,也不是像改革开放以来那样“和平发展”,谋“和谐世界”,而是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的角色正在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参与者”向“积极的改革者”转变,中国不仅是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更是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和贡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