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心慌!近日,原本财大气粗的银行竟然也闹起了“钱荒”,除了在银行间市场借起了“高利贷”,还发行了大量高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记者采访发现,所谓“钱荒”背后,是近年来银行的过度扩张和资金结构性错配,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成了金融机构以钱生钱的“空手道”游戏。
银行“手头紧” 理财来救场
进入6月下旬,各大银行“抢钱”进入白热化,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送大米、送油已是“小恩小惠”,甚至有银行“存100万元返现2万元,按100万元照给收益”。
上海市民高先生近日接连收到多家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营销短信,收益率达到5%的比比皆是。“有一家银行推出了41天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7%,我一大早去银行排队,结果还是没抢到。”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建设银行近日发行的一款33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创下7.39%新高;仅隔数天,招商银行就推出一款100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竟然高达12%!
“银行短期资金流动性突然紧张,只好用较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口袋中的资金。”上海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说,“哪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基本就可以说明哪家银行最缺钱。”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24日,沪深股市开盘即直线下挫,跌破2000点重回“1时代”。一些货币基金也遭遇十数亿元的巨量赎回。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银行还可能面临理财产品兑付压力。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金融领域持续的流动性紧张可能会使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1.5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届时银行资金面又将迎来考验。
在很多人看来不差钱的中国银行业,频现“手头紧”。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至13.44%,盘中更是一度达到30%,创下历史新高。“这是银行跟银行借起了‘高利贷’。”一位业内人士调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