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决策层开出了“盘活存量”来医治金融空转和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药方,但具体到“怎么盘活”,可以有哪些手段和办法?
辜胜阻:当前,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提高金融效率,盘活货币信贷存量,需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建设,调整存量资金的流向,将“迷失的货币”引流到“干旱”的实体经济领域,让盘活金融资源与搞活实体经济相得益彰。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关键在于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铺设竞争高效的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我国金融错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与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结构体系不相匹配。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通过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使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生共存,形成一个既有“大树”、又有“小草”;既有大商业银行“大象”这类大动物、又有微型金融这类“小微动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必须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改造重组,提高金融业的竞争程度,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根本在于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让金融资本流入实体经济有利可图。资本具有逐利性,特别是银行资本出于风险考量,往往具有“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不愿意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这就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支持,让小微企业“有钱赚”,让金融业心甘情愿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当前,要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完善金融证券市场监管,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同时要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尤其是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民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要引导国企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防范国企过度扩张对民营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同时推进产业链上游可竞争性环节的开放,不断改变一些经济体或地方靠垄断“银根”、“地根” “能源流”、“信息流”“物流”(路桥)这类上游资源获取超额利润,而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在下游过度竞争、苦苦挣扎的“两极分化”现象,积极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