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叙利亚反对派建立新联盟,巴以局势骤然紧张
卜拉希米宰牲节停火协议没有达成,叙利亚局势仍处僵持,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大马士革、阿勒颇省和伊德利卜省等地展开激战。美国和西方敦促反对派整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批评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公开呼吁彻底重组叙利亚反对派领导层,将叙利亚境内外的“一线战斗人员”整合到一起。叙利亚反对派11月4日起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商讨组建更具代表性、更统一的联盟,成立过渡政府。得到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前议员里亚德?赛义夫提出一个组建由60个席位组成的过渡领导机构的方案。为“狙击”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叙利亚反对派整合进程,叙利亚全国委员会11月8日一早宣布改组,并于11月10日选举基督教信徒乔治?萨卜拉担任新一任主席。11月11日,叙利亚各派同意组建议会式反对派领导机构“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选举曾在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担任伊玛目的穆瓦兹?哈提卜为联盟主席,“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将在60个席位中占22席。之后,阿盟、海湾六国、欧盟、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和组织宣布承认“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不过,尽管各反对派同意组建统一领导机构,但反对派成分复杂如一盘散沙的现状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在叙利亚局势僵持的同时,巴以局势骤然紧张。11月10日以来,以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首的加沙地带武装向以色列南部密集发射了多枚火箭弹。11月14日,以色列“定点清除”了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并宣布对加沙地带武装发起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后以色列连续数天对加沙地带进行空袭,炸毁哈马斯政府大楼,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巴以冲突在沉寂4年后又突然升级。11月16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决定征召75万名预备役军人入伍,为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作准备。巴以局势的紧张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以色列得到美国等国家的支持,而哈马斯则得到埃及、伊朗、突尼斯等国不同程度的声援。以色列历史上七次大选中有五次导致了巴以局势紧张,此轮巴以局势骤然紧张发生在以色列大选前夕,因此有分析认为,以色列此时加大对加沙军事打击力度的重要原因是出于“大选考虑”。虽然以色列宣称做好扩大对加沙军事行动的准备,但受国际社会压力的影响,其轻易发动地面攻势的可能性不大。11月21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包括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定生效,得到联合国、欧盟及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尽管如此,巴以之间的核心问题和分歧无法解决,今后巴以局势依然存在循环性紧张的可能。
(四)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野田佳彦解散日本众议院
奥巴马在11月6日的美国大选中获得538张选举人票中的332张,战胜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在总统大选的同时,美国还改选了众议院全部435个议席和参议院1/3(33个)的议席,最终民主党扩大了在参议院的优势而共和党保住众议院控制权,奥巴马需继续面对议会“分裂”的局面。连任后的奥巴马面临内政外交上的诸多挑战。在内政方面,如何与共和党达成妥协、解决“财政悬崖”问题是奥巴马连任后需立即应对的一大挑战;在外交方面,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如何斡旋巴以新一轮冲突、如何实现从阿富汗撤军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与新兴大国关系等问题上,奥巴马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奥巴马成功连任后首次出访泰国、缅甸、柬埔寨三国,并出席东亚峰会,成为首位出访缅甸和柬埔寨,首次出席东亚峰会的美国总统。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奥巴马第二任期将继续加大对亚洲的关注,继续加强对中国的“防范”。
11月14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突然宣布将于11月16日解散众议院,并将在12月16日进行众议院选举,日本政坛的各派势力面临一场重新洗牌。民主党因野田解散众议院而引发新一轮退党潮,党内分裂进一步加剧,颓势尽显。有调查显示,民主党目前支持率仅为66%,其大选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在民主党执政三年乏善可陈的背景下,很多日本国民又将目光转向自民党。目前自民党占据优势,试图夺回执政权,但其众议院议席数能否单独过半还不确定。此外,“第三极势力”迅速崛起,并为争取更多席位而加速联合。目前,“第三极势力”大致朝两个方向集结,一个是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维新会,一个是以小泽一郎为代表的国民生活第一党。由于“第三极势力”分散,如果无法实现联合,此次日本大选将呈现混战的局面。事实上,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今后一段时期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的趋势都难以扭转,并将继续对其内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