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范玉刚:国家梦要能包容多元化的个人梦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2013年06月19日11:10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中国梦”的实现支点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梦。两个维度的统一,就把中国梦的愿景即具有感召力的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实现的起点即现实中每个人共享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关联起来。

“中国梦”要想获得认同和接受,要接通历史激活文化,还要以现代文化为现实支撑

就现实而言,“中国梦”要想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首先要接通历史激活文化传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和合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载体。我们不是天外来客,也不是文化的漂泊者,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中国梦”的实现仍离不开对和合文化的汲取,以及和合文化对现代人心灵的滋润。在“文化全球多元化”的语境下,培育“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形成人对世界发展的清醒认识。和合文化作为被激活的文化传统,已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相融合形成主流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其中蕴涵的某些价值观,如友善、和睦、和平、和谐、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等,成为支撑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资源和文化土壤。但我们要明白,不论过去如何辉煌,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回归“过去”,而是要有批判立场和清醒的头脑,要多维度地认识文化传统的内核。过去,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走过弯路,也有过极端行为,但不能成为今天“打着复兴”旗号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借口,甚至臣服于所谓“辉煌的过去”。要看到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制约我们前行、束缚我们头脑的僵化腐朽观念,有许多背离人类文明尺度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中国梦”的实现以和合文化为依托,其目光要立足当下、指向未来。

其次,“中国梦”的实现要以现代文化作为现实支撑。“中国梦”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底色,但必须立足当代实际,要有现代视野和世界眼光,充分彰显近现代中国人在探寻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创造,依托新文化及其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优势,借鉴世界文明,在全球视野中与国际主流社会对话、交流和竞争,积极输出中国优秀文化,从中展示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气象和刚正不阿的文化心态。对内,要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对外,能够与国外对话,形成传播力和建构清晰的国家形象。从根本上说,“中国梦”的实现,既不能走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也不能走全盘西化道路,而是在现代视野、本土身份立场和世界眼光融合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中,国家梦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从现代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看,曾出现“美国梦”、“俄国梦”和“英国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梦”。1931年,美国正处于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大萧条期,亚当斯提出了“美国梦”:“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在国家层面,罗斯福的“新政”夯实了“美国梦”的现实基础:通过制定一些复兴、救济、改革等有关社会保障的公共政策,使“美国梦”引领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在以后的经济复兴中又借助科技强势和时尚流行的大众文化,把“美国梦”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美国梦”通过美国主流文化及其品牌不断扩张,在全世界产生极大影响。承载了美国精神和意识形态的“美国梦”,其本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追逐的是个人奋斗带来的现实机遇,但它确实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和边缘化的族裔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表达,一定要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的民族振兴关联起来。政府要通过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来保障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底层民众都敢于做梦,通过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打破阶层固化,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给每一个公民均等的机会。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