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解读:经济增速为何不必再保八
记者 熊建
2013年06月17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供图:蔡 昉 制作:张芳曼

原题:经济聚焦 经济增速为何不必再保八

●现阶段,即便以7%到8%的速度增长,也能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问题,而且更有利于结构调整

●只要经济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就是充分的,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近来有声音对中国经济增速降低到8%以下表示担忧。无论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还是5月份的工业增速,均呈现出略微回落。然而,就业、物价和宏观政策基本保持稳定。尤其是就业,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2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高速经济增长国家在到达一定阶段之后终究要减速。因此,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减速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基于最新的人口结构变动数据,‘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将降低到7.2%和6.1%。”

所谓潜在增长率,是指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供给条件下,以及生产率提高的潜力下,所能实现的正常经济增长率。“只要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就是充分的,因而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不会出现周期性失业现象。”蔡昉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寄希望于政府出台各种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刺激手段,达到保增长的目标,则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扭曲的结果,欲速则不达。”

专家表示,即便以7%到8%的速度增长,也能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问题,而且更有利于结构调整。

保持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从供给方提高潜在增长率,而非对需求方刺激

据蔡昉介绍,长期以来,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的有利人口结构,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帮助实现了9%—10%的高速增长。然而,2010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达到峰值,2011年、201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相应的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相应减弱,必然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

“根据变化了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情况,预期投资增长率从1995—2009年的17%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13%,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从8.9%降低为8.0%。”蔡昉说,“据此所进行的估算表明,潜在增长率将由‘十一五’时期的平均10.5%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7.2%。”

“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投入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蔡昉说,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从供给方提高潜在增长率,而非依靠对需求方因素的刺激。

“在一定时期中,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略高于7%—8%就是健康、可持续的,不必追求超过8%。”蔡昉说,我国在劳动力供给和投资效率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例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都可以显著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从而提高潜在增长率。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蔡 昉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