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人民日报理论版

郑新立: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

2013年06月05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改革来推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围绕推动经济增长从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是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重投资、轻消费的结果。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解决投资与消费的矛盾,需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在计划经济时代,供给短缺、需求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和生产的计划权限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赢利动机驱使,投资具有扩张冲动,而居民收入增长则受到制约。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20年左右,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调控政策上往往把解决短缺问题作为主要矛盾,而对如何解决好分配问题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重视不够。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但不足以抑制投资冲动,导致投资与消费关系扭曲,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对此,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这一问题,特别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提高居民消费率,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更多受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扩大居民个人消费,而且要扩大公共服务消费,尽快改变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的状况。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善消费环境。

  扩大消费,重要前提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收入结构。今年初,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落实好中央精神,切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的关键。

  围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深化“营改增”税制改革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5%,远低于世界平均62%的水平,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低15个百分点。如果能用5—10年的时间,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可新增就业岗位1.1亿个,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理论根源是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的传统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创造财富。所谓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等,除此之外的服务业是不创造价值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陈旧的理论已被打破,但其影响仍然存在。比如,在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对第二产业给予鼓励支持,而对第三产业实行高税率、高地价甚至高水价、高电价。目前,对第三产业实行的营业税的税负比第二产业的增值税平均重1/3左右。第三产业经营者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税负重加重了它们的负担,抑制了群众的创业热情。

  近年来“营改增”试点城市的经验表明,税负降低之后,第三产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在物流、研发等领域,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和全国范围推广“营改增”。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以“放水养鱼”、搞活经济、培植财源。

下一页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