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抵达准备“万能字典”介绍往访国风俗
飞行的漫漫旅途中,领导人都在做些什么?鲁培新介绍,专机在空中飞稳后,领导人一般会召集陪同人员开个会,各方面问题再谈一谈,比如与往访国领导人会谈的问题等。
“一般出访前都有个准备会议,提前三五天,陪同出访的部长们会汇报会谈内容,礼宾司长还会给大家汇报礼宾安排”,鲁培新介绍,这个会议会介绍访问日程、参观地点、往访国的一些风俗习惯等,也会讲几条注意事项,一般领导人都会亲自参加。
礼宾司还会提前给大家准备一个随身带的小册子,在飞机起飞后发给随访团的每一个人,“包括主席本人,也包括记者”,鲁培新介绍,小册子包罗万象,成员名单、访问日程、往访国简况与风俗、乘车时间地点等,一册在手,一目了然,就像一本“万能字典”。
“接下来几天的访问,一切都按照这本小册子执行。”鲁培新说,“特殊情况另行通知,但一般不会变,因为变起来很麻烦,这些日程安排都是跟往访国讨论后商定的。”
鲁培新介绍,在专机上,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还会单独给主席介绍相关礼节礼仪。一般是上飞机后,或快要落地时,礼宾司司长会到主席客厅,拿出一张欢迎仪式的大图,“怎么站、怎么走、怎么上台、怎么奏国歌,都画在上面”。
各国欢迎仪式不尽相同,有各自的民族习惯,“像俄罗斯喜欢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新西兰的毛利族少女要和主席碰鼻”,鲁培新回忆,当年他陪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摩洛哥时,下飞机后少女托了一盘蜜枣上前,因当天沙尘大,红色枣子变成了尘土的颜色,他小声跟杨尚昆说别吃了,“我想让主席做做样子就行,但主席连吃了两个,非常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欢迎的人都热烈鼓掌”。
鲁培新提到,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民众跳起奔放的舞蹈,“这些欢迎仪式礼宾司都提前了解,一般在飞机上就会提醒主席,比如下面会有群众跳舞,请主席在群众面前站一站,停留一会儿”。鲁培新说,礼宾工作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一国的外交礼仪和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