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梦的历史借鉴——从范仲淹重修捍海堤堰说起
毛林坤
2013年05月23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的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鞭策过多少人应当“先忧后乐、先公后私”!“细节激活历史,人物启示后代”,如何勤政爱民、刚正廉洁?2013年4月8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主办的北宋名相范仲淹研讨会的举行,对弘扬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和改革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华五千年,涌现出无数志士仁人、良臣名将,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这群星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我们这代人接触范仲淹这个名字,大多是初中时读《岳阳楼记》而印入脑海的,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虽不能完全践行,但我们经常说、经常用,并一直激励我们前行。范仲淹的一生,勤政爱民,刚正廉洁,三起三落,矢志不渝。为臣敢于直言,当官为民做主。沙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文章世代传诵,光耀千秋。范仲淹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是江苏长江北岸人,就从范仲淹重修海堤说起,谈谈我的感受和我们应当受到的启迪。

  为民请命,上书修堤,时刻关注涉及国家和民生的大事

  范仲淹自幼苦读,1015年27岁时中榜成为进士,不久便步入政坛。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西溪镇濒临黄海,镇上荒远情景毕竟与内地不同,范仲淹不免惆怅。然而,他很快发现,这里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已经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涛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沿海,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对于这项浩大工程,张纶慨然表示赞同,并奏准朝廷,调范仲淹做兴化县令,全面负责治堰。范仲淹的这份上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一份重要提案。在北宋时,泰州以东濒临黄海、苍苍茫茫,至今仍可登上泰州望海楼去追思远古沧桑。范仲淹不局限本职,不是自扫门前雪,而是把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调查研究,“眼里有活”,从黎民百姓的受苦受难中,发现有很多事要做,并把修海堤作为大事,上书谏言。范仲淹的这种可贵精神启迪我们,当官做事就要为民谋福,不能得过且过,无所用心。要看民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看有哪些利国利民的事需要去办。“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心为国家、为民众,想大事、谋大事,出主意、想办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去做为当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切勿不能变着法去搞什么“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祸害民众。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