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2013年05月21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题: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版图——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舆情研究学者 沈 阳
政府的责任是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政府最重要的应对态度是重视和宽容
人民论坛:大数据时代正在急剧改变话语权版图,那么政府应怎样做政治传播工作?
沈阳:这是个比较宏观的问题。首先,舆情分析是政治传播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分析政治舆情提供了便利条件。过去数据的不足,制约了我们对相关舆情的准确分析。而微博上数据提供者的多样性,数据的海量、及时、动态、开放,有利于我们完善分析的效度和深度。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我们的舆情研究都是比较简单粗放的。现在数据的海量爆发,可以使我们对特定的政治焦点人物、议题和追随者,展开更为精确的分析。另外,政府也可以更好地分析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现在有的地方的公安部门已经把110报警平台与微博上该地范围内警情联系起来,通过及时发现微博中的相关信息,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治安服务。
当然,以上我们讲的都是政府在应对海量数据爆发时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更为根本的是,政府平时只要做好了基本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毕竟政府并不是推动大数据应用的主力,在这样一个新兴的领域,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是大数据应用的主力军。政府的责任是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政府最重要的应对态度是重视和宽容,并不是直接上赛场要去做什么。
应当说大数据的应用刚刚兴起,真正的新兴事物,很难预料其准确的发展方向,能够准确预测的事物往往是已经逐渐成熟的应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政府的一些基本应对之策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那些原则,要顺应技术发展潮流,提供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还是以微博为例,在前不久发生的芦山地震中,众人拾柴火焰高,微博上提供的海量数据极大地便利了救援信息的传播。通过微博进行定位,获取救援也成为灾难事件中新媒体良性运用的方式。此外,本次救援中媒体微博和企业微博的积极影响不可磨灭,救助提示信息不断转发,爱心接力一棒接一棒。而且从技术上看,用微博发布信息,这对拨打电话困难的灾区尤为关键。微博中的专业人士在本次事件中着力针对地方政府和媒体进行了监督。微博成为沟通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渠道,地震当前,海外人士主要通过微博了解中国灾情,同时外国媒体和网友也通过微博传递正能量。上述事实都说明,正是微博为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提供了发声渠道,这些声音最终汇聚成很多有用的数据,而这些微博提供的大量数据,是政府花费多少精力也难以做到的。
在政府应对海量信息爆发方面,我们还要避免两个倾向。首先是,政治传播绝不仅仅是应对紧急舆情,许多重大的恶性网络舆情事件,并不是政府在应对技巧上的失误导致的,而是由于平时我们很多工作没有做好,很多应该引起重视的舆情被忽视,最终小事不断积累,演变成恶性舆情事件。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掌握更多的所谓政治传播技巧,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常识的作用,这个常识就是“功夫在平时”。对于官员来说,不能仅仅把微博当做一个作秀宣传的舞台,而应该把微博看作是一个开展工作、官民沟通的极佳平台,不能有网友骂就避之不及。
政府必须意识到,微博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天地。这里汇聚了中国最广泛的民意,融入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及政务人员了解民众,让民众了解自己的必要方式。微博问政,重在“问”字,这才凸显政府的态度。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暴露出来的仍然是官民关系的老问题。官民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微博平台是一个草根聚集的平台,“说官话、打官腔”的官样文章已经不适应于这一平台的交流。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摈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表达。政府在网络中的劣势来自现实中的强势,所以政府应该在线下更多地和网友互动,对话而不是对决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对于网友,我们还是要强调自律性,多提建设性意见,少渲染负面情绪。唯恐天下不乱,这种心态也值得批判。多样化获取不同来源的信息,也是更加接近真相的有效途径。此外确实还要意识到,网络信息披露的速度是远高于线下的调查速度的,我们需要监督政府使用正确的方法推进自身的改革,每一点进步都是值得鼓励的。
另外一个需要避免的倾向是,认为政治传播仅仅是宣传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这个认识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是极其片面的,更不可能成功应对未来的大数据时代。甚至应当说,应对大数据时代,宣传部门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工作需要很多政府部门协同来做。仅仅要求由宣传部门来应对处理大数据时代爆发的海量信息是不可想象的。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