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杨文明:用什么来引领推动和检验改革
2013年05月20日08:36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大家关注改革,普遍关注的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动力、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效、改革的标准等等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依据什么改革、如何检验改革、为了谁而改革?
  依据人民群众需要制定改革路线图。制定改革路线图,受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环境制约,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据这一需要,在制定改革路线图时,需要防止顶层设计脱离实际情况。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但更需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改革动力是无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这种动力源于自身内在需求,当年农村土地大包干、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等等,都并非事先设计好的,都是实际的需要、实践的产物。如果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就会出现社会不需要的改革。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不能遇到难度就回避。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可以选择先易后难,但不能遇难而退、停滞不前。同时需要防止以牺牲当代以及代际的公平为代价来进行改革。要树立大改革观来平衡效率和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之间公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改革就不可持续,发展也不能永续。
  依据人民群众需要检验改革成败。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包括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文化标准、道德标准等等。从改革的领域上来讲,我们也需要检验标准的多样性。不能以某个标准排斥或代替其他标准,比如,生产力标准就不能完全用来检验教育改革、文化改革、政治改革。但是,不同领域的检验标准必须有一个根本点,这就是看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运用生产力标准时,判断改革的好坏不仅要看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要看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如果改革使生产力提高了,但是生产力提高后的成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甚至是破坏了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样的改革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改革。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由此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却破坏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甚至使人们开始怀念改革前的蓝天碧水。同样,在社会改革、政治改革中也都需要坚持是否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这个根本标准。如同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一样,检验改革的根本标准就是而且必须是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评判者,人民群众满意了,改革就是成功的改革;人民群众不满意,就是不成功的改革。
  依据工农群众基本需求制定改革的最基本政策。今天我们常说的人民群众,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阶层人员等等,他们都是我们要为之服务的对象。但是应当看到,工人农民占绝大多数仍然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各阶层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是锦上添花,有的是雪中送炭,对工农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的问题,所以更急迫,更重要。无论从坚持党的性质、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党的目标看,还是从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看,为了工农大众,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改革政策的最重要方面。落实好这个最基本的改革政策取向,至少要从四个方面予以倾斜和统筹。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