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彰显中国梦的美好前景
侯惠勤 朱继东
2013年05月07日08:17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主义的前景更加光明

中国梦是走出来的,圆梦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展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光明的中国道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高度的价值自信,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也让更多的人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国际社会也有不断扩大的国际救援和慈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让这种美德在新时期再次发扬光大,而且赋予了更高更博大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和享有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极重灾区县和重灾区县多达51个,1.2亿多平方米民房倒塌,7400多所学校损坏,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但再大的困难都吓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支援灾区,一支支救援队从四面八方疾驰灾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尤其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救援制度,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尽管5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并且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有的对口支援省市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大幅减少,但都没有影响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和对口支援省市援建资金的安排,已确定的援建资金没有缩水,有的省市甚至通过压缩本地行政开支,以确保援建资金的及时到位。“首都标准”“山东情谊”“广东速度”“上海质量”“河南奉献”……这些特定名词的背后是对口支援省市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几乎所有到灾区来的中外人士都惊叹于这巨大的变化,感叹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即便从使用“中国的救灾模式不可复制”一类暧昧字眼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别不是词句上的,而是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选择。汶川大地震之后,正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科学决策、果断指挥、全力救援,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来应对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从新闻报道到紧急救援,从募捐赈灾到恢复重建,整个抗震救灾的进程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做到了公开透明、全程监督、万众一心,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创造出了令世界惊讶的“中国奇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从全国紧急总动员的生死大救援,到干群合力排除万难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举国同心顽强拼搏的灾后恢复重建,伟大的抗震救灾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人们发自内心地说:“感恩共产党,感恩全国人民,感恩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这就是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作为展示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一个窗口,地震废墟上重建的美好家园、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最好诠释。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弘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牢记使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实现“中国梦”,沿着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