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灵自救缓解孤独
面对“空巢”孤独感的老年朋友,怎样进行心理自救,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办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提出,参与社会是心灵自救的重要手段。一些老人退休后,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人的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选择适当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为社会作贡献。
他建议,老人要排除孤寂,除了参与社会活动外,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老年乐园,可以使一些老年人重新回到社会生活,可以结识新朋友。他说,孤独就是失去了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广泛接触人,建立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既能缓解孤独,又能增加生活乐趣。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史占彪博士说,按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快乐是在从事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的,是在获得成绩、增强信心得到自我满足时产生的。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不妨有点小爱好,尽量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从读书、习字、绘画、练琴、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
史占彪特别强调,要让老人学会以人为伴,除老年夫妻相濡以沫外,要积极支持失偶单身老年人的黄昏恋,让他们在爱恋中赶走孤独。此外,也可以以游为伴,到名山大川去,到旅游胜地去,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开阔胸襟,驱赶孤独。
老年人心理健康建设待加强
2013年3月,北京通州区玉桥南里南社区一号楼1单元的楼道里,悬挂着本单元“全家福”大合影——44户居民,130多张老少笑脸。据了解,通州区自2006年起,开始在109个试点楼门搭建“客厅”。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文化楼门建设10000多个,共有10万余户、40余万人直接参与了楼门文化建设。
这是新型邻里关系的一景。
同住一栋楼,“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这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楼高了、路宽了,灯亮了,邻里之间却陌生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说,钢筋水泥,不仅是有形的屏障,更成为人与人心灵之间无形的屏障。“我们应通过各种方法,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建设,降低老年孤独感。邻居节就是克服高楼病、消除孤独烦恼的‘幸福秘方’。”翟振武说。
2004年,杭州市采荷社区举办我国第一个邻居节,由此拉开了国内社区邻里关系改善的高潮,先后有黑龙江、上海、山东、浙江、河南等多个省市举办过“邻居节”。有些地方,邻居节的主题活动很有创意,如“闲置物品帮你送”、“家有芳邻”小征文、“邻居交心会”、“居民家庭厨艺赛”、“好邻居百家宴”等,可谓丰富多彩。
翟振武建议,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物业公司基础上,拓展业务范围,培养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组建大型跨社区、跨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公司,创办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半托式服务,或集居住、饮食、娱乐、保健于一体的全托式服务。
“同时,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人群开办优质老年服务机构。通过居家养老服务及社会养老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让老年人的孤独感降到最低水平。”翟振武说。(本报记者 梁 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