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世界的发展还很不安宁。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面对新课题,面临新挑战。本期嘉宾徐崇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1·28”讲话,对这一课题作了深入思考。
徐崇温:自从2004年8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正式提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来,和平发展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内外的标志性特征。
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说过:“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在实际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把邓小平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内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战略,和对外主张和平的根本战略联结起来和贯通起来,从发展道路的高度加以集中概括和宣示。因此,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我们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格局,又以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实现与国际环境的良性互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和践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使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面对新的课题
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在亚太地区,美国2010年提出和实施的“重返亚太”战略,就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在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所谓南沙、西沙争端“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谓“美国打算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等论调的支持和怂恿下,菲律宾、越南等个别国家就不尊重和遵守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挑衅方式再三再四地破坏《宣言》要求的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并承诺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它们或在南海划出大批油气区块,出台将中国的岛礁和海域划归己有的国内立法;或出动军舰威胁中国渔民,对本无争议的中国岛礁无理地提出主权要求等等。对此,美国装作视而不见,不发一声,而在我国因此而不得不采取诸如设立三沙市和新的警备区等维权措施后,在表面上声称对南海主权争端“不持立场”的美国国务院,却突兀发声,指责我国的这些维权措施“与通过外交协作解决分歧背道而驰,还有可能在该地区加剧紧张局势”;又如,美、日两国的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共同决定将钓鱼岛列入美日军事同盟条约《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以强化共同对付中国的能力,美、日一再联合举行以夺回“被中国军队攻占的钓鱼岛”为设定目标的军事演习,在美国政府这一系列举措的怂恿和支持下,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急剧膨胀,先是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面,鼓噪着要集资购买钓鱼岛,接着由民主党的野田佳彦内阁演出将钓鱼岛“国有化”的闹剧,妄图将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变为法理占有,随后又由自民党的安倍晋三内阁强硬表态,声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没有谈判余地、不会让钓鱼岛成为谈判对象,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钓鱼岛;它又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增加军力军费,又是大搞“价值观外交”,妄图拉拢一些国家帮它围堵和威慑中国。只是在我国人民掀起抗议浪潮加以强烈反对以后,美国怕被深度卷入,才装着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呼吁和平解决争端,但即使在这时,美国仍施展两面派手法,一面说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它“不选边站”,一面又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十分明显,国际形势的这些发展变化,使我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面对着要澄清和回答一系列新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