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灾害的系统性反应,显示特定社会系统的健全成熟
全社会的价值追求需要理性和科学作保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既不能惊慌失措、自乱阵脚,也不能过度亢奋、动作走样。无论对受灾民众在危难之际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还是救援人员作出的无私奉献,无论媒体报道还是公众反应,都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因为72小时里,一切服从拯救生命的目标,而拯救生命需要冷静、平和与秩序。
抗震救灾是人类社会面对自然灾害的系统性反应,各方力量能否在最短的时间,由常规状态而进入非常状态,并形成默契,反映了特定社会系统的健全和成熟。雅安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在先,各方闻风而动,作为系统应急机制的军队动作尤为迅捷,8点02分发生地震,9时50分,空军最高首长已到灾区,下午5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紧急出动7500多名官兵、10架飞机赴灾区展开救援行动。部队的到达不但给施救提供了生力军,而且稳住了大局,稳住了人心。人心稳了,秩序有了,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就有了基础和环境。
抗震救灾由多个环节组成,牵涉到各部门的工作。信息是救援的前提条件,9点18分直升机就起飞前往灾区采集信息、了解灾情,11点左右,地震部门就向公众发布了第一次灾情伤亡通报。手机信号中断了,但微信、微博等仍然畅通,大大减轻了群众对地震的恐慌。中午12点,电视和网络上就能看到航空遥感影像,受灾最重的地区和范围被精确地确定下来,专业救援队伍和重型救援设备随之出发。在医生、救援队等专业人士自动集结,迅速前往灾区的同时,四川省一级交通部门也及时下达命令,要求留下生命通道供医疗救援队伍通行,其他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物资运输车辆停止进入。各部门环环相扣的配合,体现出中国社会已经具有了某种自我协同性,这种基于理性和科学之上,但又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个体理性或者部门理性的集体理性,是未来中国发展更趋稳健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国人的自律互律,反映出公民责任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汶川地震以来的五年,也是中国社会公众参与进展迅猛的五年,信息技术的发达和自媒体的普及,极大地便利公众参与抗震救灾。但救灾不但是项“专业活”,而且必须高度组织化,要是热情有余,配合不足,反而会造成彼此干扰。从汶川地震中吸取了宝贵教训的网民,这次表现出高度自律,很多人发布“前往灾区十大注意事项”、“不要去灾区捣乱”、“不信谣、不传谣”、“不要泼冷水”等冷静帖子,明星在发起捐款的同时,也相约不要前往灾区以免添乱。抗震救灾需要个人有所表现,但至少72小时内,舞台的主角是等待施救的受困人员,任何人不能为表现自己而表现自己,混淆了角色关系。国人的自律互律反映出公民责任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还反映了经常表现出情绪化的草根舆论在重大场合并不缺乏理性和责任感。这不仅大有利于抗震救灾,更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并将进一步推动这样的变化。
以今天人类的科学水平,不管地震还是其他重大自然灾害还将发生,其严重程度仍可能超出人类的预期,以今天中国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能力,还会遭遇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挑战,只要善于学习,认真从类似场合或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理性客观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推动中国社会更快地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