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农民的经营利润收入。从2009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可以看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第二部分住户部门(主要是农民)的经营利润收入所占比重为15.3%,是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被单独作为一个重要章节列出。这里的重点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促进农民勤劳致富、增产增收。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在中短期内难以对提高整个居民收入有明显作用。从2009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可以看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目前居民从利息、红利、其他财产所获得的收入只占5.48%,比重较小。应该通过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征地制度改革、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等,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但这些改革的难度是不小的,一下子难以对提高整个居民收入起到明显的作用。
再分配领域的改革,重在帮扶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再分配领域的改革任务重在“抽肥补瘦”,帮扶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总起来看,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需要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初次分配领域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头”和重点。
要重视科研人员脑力劳动报酬的提高。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科研课题的经费使用与“公务招待费”一起,被归入“清理规范”之类,这是不合理的。科研课题主要是把好立项关和成果关,在其经费使用中,应实行科研人员脑力劳动的合理补偿及相关个税的减免。
防止物价上涨蚕食居民收入的提高。十八大提出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指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实际收入的翻番。但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可能从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两方面使物价过快攀升。如果居民收入的增长没有一定程度地超过物价的上涨,或物价上涨因素难以完全扣除,这就会使居民收入增长打了折扣。我们要控制好物价上涨,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