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首访:树立中国公共外交典范
2013年04月02日08:14   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习近平主席首访解读:为中国公共外交树典范

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前来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

此外,习近平还注重通过讲故事,拉近中国与到访国民众之间的距离。他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讲述了一对中国年轻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坦桑尼亚的故事,称“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这场演讲中,习近平还用斯瓦西里语问好,并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其间掌声不断。

在刚果的演讲中,习近平用两则感人故事赞扬“两国人民在患难与共和真诚互助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2010年中国青海玉树地震,刚果政府向灾区捐建“中刚友谊小学”;2012年12月一天夜里的特大暴雨中,3名本已脱险的中国华侨冒生命危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

“习近平用容易让世界媒体、民众和国际问题精英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深刻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人的内心所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邢广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他举例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非常端庄的国际场合,习近平通过这样一句非常朴实的中国民间语言阐述深刻思想,“你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外国人也不要给中国人穿小鞋,我们自己知道穿多大的鞋。”

“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引谚语,讲故事,拉近到访国民众与中国的距离,我觉得习近平此访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公共外交,也为未来中国公共外交工作带了好头,并将起到推动作用。”马振岗表示,尤其在近年来中国和平发展遭受一些质疑的背景下,习近平此访相关言行意义重大。

此外,马振岗认为,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这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中也是亮点频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增色不少,功不可没。

短短9天时间里,除陪同习近平出席外交活动之外,彭丽媛自己还参加了一系列公益和慈善活动,她亲和、亲民的形象获得了广泛好评。分析称,当彭丽媛以母亲的口吻说“代表中国母亲”看望孩子们时,就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展现了一种慈爱的形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一下就显现出来。

“当今,如何向外部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消除偏见、误解和疑虑,得到其他国家更多的民意支持,这一点非常关键,但远非一日之功,其中,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公共外交的基础。”马振岗说,这应该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处理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所应该考量的。(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