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且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十八大提出三大自信,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增强理论自信?
李德顺: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目前正处于最应该自信的阶段。我们党积极总结实践经验,总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在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有效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应该是空前自信的。但是不可否认,现实社会发展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导致很多人实际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自信。不自信有些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或习惯于用西方发展模式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发展,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由我们中国人按照中国的实际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不能用别人的包括西方的模式来判断。我们不能总是怕,怕它像了谁或者不像谁。我们应该以自己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衡量标准,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二是坚持人民立场,为了中国人民也就是为了世界人民、未来人类。不自信往往来自于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发展,而不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的立场,用中国人民的标准来衡量。
我主张“少插旗子,多种树”。在中国,“旗子”即“主义”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完全应该以中国人为主体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我国实际出发,从理论上凝聚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用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来使之在实践中成熟定型,然后以此来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特点和优越性在哪里。偏离这个大方向的某些争论,实际上只是话语权的争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记者:理论自信问题解决以后,我们所面临的就是理论落地的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德顺:理论要落地,首先在方向上不要被五花八门的“旗子”所左右,陷入抽象的话语之争,空谈误国。其次要以中国人即整个中华民族为主体,破除一切成见的束缚,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彻底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总之,当前的形势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要站在不断发展着的人类高度,做真理的追求者和践行者,开诚布公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