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利益已经充分多元化的今天,达成全社会性的广泛共识已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中国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这是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社会共识。但是,一谈到如何改革,立即又陷入莫衷一是的论争之中。因为共识只能是相对的,即使在区区三口之家中,达成真正的共识也颇为不易。中国目前的情势是改革尚未走出深水区,而利益诉求已经高度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如鲁迅先生所言,即使搬动一张桌子也会大动干戈,改革的深化便不能不特别依赖于政治家的洞见和意志力。
就拿1978年的农村改革来说,当时赞成包产到户的农民干部究竟占到几成?未必是一个十分乐观的数字。我清楚记得那时老家不仅许多干部想不通,一些农民同样想不通,我的一个身强力壮的大伯,由于粮食短缺,每到过年都要到外地去讨饭,可面对大集体的解散,竟也长叹说这不是往后倒退吗?社会上更是充满着“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之类的讥讽。但是,正因为这一“退”,没过几年农民就丰衣足食了。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头几届大学生已经成了国家栋梁,他们是否依稀记得当年邓小平是怎样拍板恢复高考的?邓小平召集会议研究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问身边的教育部门负责人需要多长时间,这位负责人犹豫了一下,说最少得三年,因为连教师都下放到农村了,更不用说教室、教材和教育设施了。邓小平的回答出人意料:今年就招生!先干起来再完善。邓公在历史转折时刻显示了真正改革家的气度与风范!
我不知道那些恢复高考后头几年中举的天之骄子看到这里会有何反应,会不会想起“千钧一发”这个成语,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如果不是邓小平的力排众议,他们中的不少人,可能很难成为今日的社会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