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文明”这一字眼先后出现30余次。关于“文明”的论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准确地揭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继承传统文明成果、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明的现实需要与美好前景,发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动员令。
一、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新概括
文明一词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个人或群体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状态,也可指国家和社会进步发达的程度。多数情况下,文明主要是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的综合,表示社会某个方面或整体性的进步和发展的状态。当代中国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目的就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得来的成果自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由于当代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明,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逐渐接近社会主义本质的文明。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创生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事实上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也日渐清晰、愈加准确和丰富,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远大图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明的论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集中概括,是对文明建设任务、成果与经验的基本总结,揭示的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新意涵。报告中屡屡出现的关于文明的表述可以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种价值”“一条道路”来加以概括。
具体而言:第一,“一个时代”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在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上,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强调不仅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仅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而且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此前已经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形成了经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第二,“一个国家”就是文明国家。在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上,报告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而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仅建设政治文明,而且推进法治文明、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文明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建设的全面铺开来书写新文明,建设文明国家;第三,“一种价值”就是文明的价值。在文明建设的内在原则上,报告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之一,并与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上的和谐相提并论。这不仅意味着要在文化层面上培育文明,而且意味着必须将文明作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尺度,作为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基本目标和价值标准;第四,“一条道路”就是文明发展道路。在文明建设的道路选择上,报告把中国的文明历史、优秀传统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把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的、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把文明与时代、国家、价值和道路联系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文明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纳入到了文明的系统结构和实践框架中,是对文明建设的社会方位、时代任务、国家战略和价值选择做出的科学判断。可以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于文明的论述以及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设计,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崭新的文明观。这一新文明观的提出既继承了传统文明观注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程度的优点,又创造性地发展了文明的评价维度和实践范围,丰富了文明建设的内涵,拓展了文明存在和生长的空间,因此也开启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