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献礼“学雷锋纪念日”5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重拍雷锋故事
2013年03月04日15:35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本文照片均为电影《雷锋的微笑》剧照

1963年,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将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今年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携唐国强、李幼斌、万思维、巫刚、宋春丽等众多知名演员,特拍摄以雷锋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雷锋的微笑》,献礼学雷锋纪念日50周年。

据了解,为了影片可以在3月5日准时上映,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昼夜奋战,从影片的开机到后期的剪辑,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影片《雷锋的微笑》纪念“学雷锋纪念日”50周年,表达对英雄战士雷锋同志的崇敬与怀念,讴歌新时代下的雷锋精神,并为弘扬雷锋精神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拍雷锋故事

全新视角呈现鲜活雷锋

雷锋精神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值得讴歌,并不过时,目前关于雷锋题材的图书有近百本,影视作品20余部,而八一电影制片厂与雷锋更是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早在196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拍摄了国内第一部以雷锋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雷锋》,这也是最早的雷锋影视作品;197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再次拍摄了电影《雷锋之歌》;如今,距离第一部影片《雷锋》的拍摄已经过去了5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携《雷锋的微笑》与观众们见面。

三个电影,三种角度,作为八一电影厂第三部雷锋题材电影,《雷锋的微笑》试图打破以往英模人物格式化、标签化的窠臼,颠覆拍摄思路,用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解读雷锋和雷锋精神。

但是,雷锋是个早有定论的英模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定格,拍雷锋既不能炒冷饭,又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任意杜撰,况且雷锋所有的故事都是寻常小事,没有惊天伟业和传奇色彩,缺少戏剧冲突,看点较少,影视作品难以表现。而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人们提供各类精神产品,用传统的手段拍摄传统人物,不知能否打动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主流观众。无米之炊难为,拍摄雷锋的确太难了,对于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张玉中导演也是如此。他否掉了编剧想通过照片来回叙往事的提议,革新了拍摄雷锋影片的思想,以某一张照片作为切入点,将一组组照片的时间顺序打乱,破除平铺直述的叙事方法,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视听效果。《雷锋的微笑》中多次穿插毛泽东主席与英雄战士雷锋的隔时空交流,这是以往的雷锋题材影片中从来没有过的。这部影片不再拘泥于雷锋的好人好事,而是关乎一个普通士兵的灵魂和一个伟大领袖灵魂的照应和褒奖。

毛主席曾说过:“学雷锋,不是学习他某一种精神,而是学习他的全部。”雷锋在他短暂而辉煌的22年生命历程里,留下了300多张珍贵的照片,而大多数照片上的雷锋脸上都带着浅浅的笑容。只有内心有阳光的人,才能笑的如此纯真。很多人认为雷锋的照片是摆拍的,在《雷锋的微笑》影片里直面了这个敏感问题,剧中以一个叫做“张季”的照相师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雷锋多幅照片的由来。另外,对于雷锋青春期面对个人感情的问题,影片也有所着墨。影片揭下了一直贴在雷锋身上的符号化的标签,回归人性,将雷锋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士兵去看待,见证了一个特殊年代普通青年的成长以及他耀眼的思想光辉。这样直面摆拍的态度,恰恰彰显了雷锋的性格特征和品质,比躲躲闪闪显得更加真实鲜活。在这个炒作造假不时爆出、大众围观娱乐的年代,又能够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逃避、不躲藏,微笑坦然直面社会大众的质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雷锋的微笑》在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鞭挞上,具有着积极正面的教育意义。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